Page 55 - 《宁夏教育》2022年第11期
P. 55
课 堂 课 程
《宁夏教育》2022 NO.11
如六年级古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 二、在古诗词学习中跨学科拓展学习
湖楼醉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可搭“旅 新课标的课程内容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的“跨
游”快车进行拓展学习。教师可通过查阅资料、搜 学科学习”部分指出:“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
集图片、视频等制作成课件,创设教学情境,让学 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
生看到孟浩然夜宿的建德江,看到苏轼醉书于西 文字运用能力。”在课程理念中也要求“注重课程
湖岸边的望湖楼,看到辛弃疾在月色中行走的黄 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本着拓宽学生
沙道,给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从而感受到 古诗词学习领域的目的,教师可组织学生尝试进
“跟着古诗去旅游”的奇妙体验。 行跨学科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查阅资料,使学生在
拓展课在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兴趣后,还 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
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教师 视野,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
可将活动目的讲清楚,把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 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探
身在其中,体验在古诗词中“旅游”的乐趣。 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从古诗词中寻找景点,展示美图之“乐”。学 从古诗词向外延伸,与其他学科拓展融合、纵
习古诗词搭“旅游”的快车,诗中要有旅游的元素, 深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诸多方面的能力。
因此,先要找出哪些古诗词适合搭“旅游”这趟 1.培养学生的主题探究能力。八年级下册《唐
车。以七年级为例,学生从《观沧海》里找到碣石 诗三首》中有两首杜甫的诗《石壕吏》《茅屋为秋风
山,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找到了夜郎, 所破歌》。两诗空间跨度较大,从石壕村(今河南
从《次北固山下》找到了北固山,从《峨眉山月歌》 三门峡东南)到四川成都近郊的杜甫草堂,但是时
中找到了峨眉山,然后从网上配美图,添加文字说 间跨度不大,教材注释是《石壕吏》写于公元 759
明,这个过程其乐无穷。 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于公元761年秋。教师
2. 依据古诗词安排行程,编写攻略之“乐”。 可引导学生结合《春望》(公元 757 年春所写)、《月
教师可指导学生着手制订旅游行程计划,编写旅 夜忆舍弟》(公元 759 年秋所写),让学生来一个主
游攻略。如学习《望岳》就计划去游览《望岳》中 题探究,根据时间顺序,梳理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
的泰山,时间可安排在暑假,出行方式或自助或 的逃难路线,对诗人在该时期的创作进行深度探
随团,交通或高铁或飞机。当一份旅游攻略诞生 究赏析。其他还可确立“西湖古诗之旅”“洞庭湖
后,得到大家的认可,还是能体会到其中的乐 古诗之旅”“潼关古诗之旅”等主题,学生有了主题
趣的。 探究的实践,为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3.从古诗词中搜寻美味,介绍美食之“乐”。出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在古诗词教学
门旅游,以食为天,游山玩水后自然要品尝美味 中延伸拓展、纵深探究,学生会发现许多问题,有
了。网络时代,一机在手,食遍天下。如《黄鹤楼》 的是未解之谜,有的争论不休,有的有多个答案。
里的景点所在地是武汉,那么就搜“武汉美食”,三 教师适时指导,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
鲜豆皮、煨汤、热干面、汤包等就会跃入眼帘。学 《观沧海》中的碣石山到底在哪里?课本注释是
生查阅这些资料,可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虽不能 “在今河北省昌黎西北”,但查阅相关资料发现,碣
实地饱口福,已然在网上饱了眼福,为日后去当地 石山有多处,有河北昌黎说、山东无棣说、辽宁兴
旅游做好铺垫。 城、葫芦岛说,现在受旅游热的冲击,多地以诗中
4.依据古诗词拟写导游解说词,体验推介宣传 所在地为自己市县管辖引以为傲,于是几方各执
之“乐”。结合所学古诗词,就诗词中的景点向外 一词,据理力争。曹操诗中所写的碣石山到底在
推荐介绍,这能让语言功底强的学生大显身手。 今何处,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可能无法达成共识,
学生围绕诗中的内容来拟写导游词,如给“望湖 但是学生依据自己查阅的资料作出分析判断,能
楼”写导游词,最好能把苏轼描绘的西湖骤雨时晴 够提高思考辨别能力,这个收获是可喜的。古诗
的景象写进去,强调这里曾经是苏轼醉书的场所, 词中的此类例子其实很多,如“赤壁”的归属、“飞
把玩文字之妙,乐亦无穷。 来峰”的疑惑、“夜郎”的位置、“幽州台”的争夺,答
53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