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宁夏教育》2022年第9期
P. 26

立 德 树 人          《宁夏教育》2022 NO.09


                学科德育目标息息相关,语文学科独有的德育范                            务群中的专题研究与历史、思想政治等学科的相
                畴有审美教育和文化视野教育。                                   关专题结合起来。例如《红岩》的整本书阅读教学
                     在语文教学设计中确立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目                         中,教师可设置“红岩中的英雄群体”“红岩精神
                标时要与德育相融合,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                            研究”“红岩人物原型研究”等专题指导学生研

                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学习活动中渗透德育内                             究,还可组织学生拍摄课本剧《烈火中永生》,培
                容。一是在语言积累、建构与表达运用的过程中                            养学生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为真理献身的大无畏精
                进行德育渗透。关注新词新语和流行文化,关注                            神。也可将大专题分解为小专题学习,例如在开
                社会语言生活,梳理和解读新词新语及文化现象,                           展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时,将“毛泽东诗词专
                增强学生维护祖国语言文字健康发展的责任感,                            题”分解为“毛泽东诗词中的意象”“毛泽东诗词
                做到行文准确、优美规范,表达清晰、立场坚定,提                          中的春、夏、秋、冬”“毛泽东诗词中的长征”等小
                高对母语的认识以及语言运用能力。二是在思维                            专题组织学生研讨交流。三是理论联系实际,加
                发展与提升中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学会准确筛                            强德育渗透。例如学习《论语》《孟子》时,指导学
                选信息、获取信息、辨识信息真伪,根据社会现象                           生结合实际探讨儒家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将
                或社会问题准确提出有针对性、现实性、科学性的                           学科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四是开展
                观点,能够联系历史和现实辩证地分析问题,具备                           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究,让学生在听英雄故事、读
                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思辨性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                           革命经典、写思考感受、学革命精神的过程中,通
                维品质,体现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三是在审美鉴                            过对典型人物形象的分析,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
                赏与创造中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鉴赏文学作                            识水平,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

                品的过程中体悟自然,赏山河大美,品人生至味;                           鉴赏能力,将英雄人物的精神气节内化为自己为
                挖掘诗意情感中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感受                           人处世的品格行为,提升学生思想境界。五是在
                喜怒哀乐,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升鉴赏品味、审                           作文训练时要选择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美情趣和鉴赏能力。四是在文化传承与理解中进                            时政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参考人民网、新华网等
                行德育渗透。通过学习孔子、孟子、庄子等先秦诸                           主流官方媒体上的评论文章“提出问题—分析问
                子的重要思想和经典篇目,阅读诗经、汉赋、唐诗、                          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开展全球气候变暖、
                宋词等文学经典,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                           疫情之下的社区管理等专题研究,引导学生联系
                流长,掌握文言文及古代文化常识,增加对民族传                           现实生活进行思考与写作,学会思维严谨、逻辑清
                统节日、民俗的了解,打造有品位的校园文化,引                           晰地表达观点。
                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完善内在知识文化结构,提                               三、挖掘学科德育元素,正确把握语文学科德
                升文化品味。                                           育渗透的方法
                     二、整合课程资源,将学科德育目标要求落实                            教材选编的课文是语文教师进行德育渗透

                到教学方案中                                           的主要媒介,教师要善于挖掘统编高中语文教材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有助于教师在语文教学                         篇目所蕴含的德育内容及思政元素,在具体文本
                中进一步加强德育渗透与融入,将德育元素与学                            鉴赏和学科综合实践中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提
                科本身的知识及学科核心素养有机融合,回归语                            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一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
                文学科本质。一是开展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为核心                            传统文化,感悟时代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学习
                的大单元教学,改变以往单篇课文教学的传统方                            古代诗歌散文,感受辛弃疾、杜甫、范仲淹等古代
                式方法,依据人文主题选择教学文本,将德育元素                           文学家、诗人立志高远、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学
                有机融入语文学科教学的主题单元,进行大单元                            习当代美文,感受袁隆平、钟杨等当代楷模为国
                项目式课程设计。二是要找准统编高中语文教材                            奉献、脚踏实地、敢当先锋的追梦者形象,感悟时
                18个学习任务群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依据课标、教                          代精神,感悟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二
                材、学情开展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跨媒介阅读                           是渗透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实践、跨学科综合实践课等任务群的学习。把任                            观、价值观。学生通过阅读经典、体验生活,分析

                24   NINGXIA EDUCATION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