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宁夏教育》2023年第1-2期
P. 89
教 改 教 研
《宁夏教育》2023 NO.01-02
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应构建人文化课堂
杜殿川 张 英
摘要:新课程新教材的顺利推进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未来的教育必须克服功利主义倾向,超
越长期固有的局限和狭隘,找回失落的人文精神并重新构建人文化课堂,让课堂教学重回育人本质,确立人的主
体地位,赋予课堂精彩的生命,让学生在自由、幸福、愉悦中享受高品质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新课程;新教材;人文化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050(2023)01-0087-02
么”“人应该怎样生存”等,从而清晰地认识到个体
翻阅中国古代典籍,“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 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而课堂教学则是实
《易经》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 现这一核心目标的主渠道。国务院办公厅《关于
成天下”。人文与天文相对,天文是指天道自然, 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人文是指社会人伦。人文是人类文明时代与野蛮 明确指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学习能
时代的区别,标志着人之所以为人的人性。正如 力,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 能、基本方法,培养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
和。人就是世界、社会的根本和主体。通过发展 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实施以
“人”这个主体,再去发展社会、国家和世界。 人文主义为目的和方向的课堂变革是推进新课程
“人”文化就是要以人为本,既要关注人的生命,又 新教材改革的必然途径。
要关注人的发展,其核心理念就是以人的发展为 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归根结底是要扭转教育功
根本,是一种价值观念。课堂教学应该突显人文 利化的不良倾向,回归育人本质,突显对“人”的关
化,通过营造民主、平等、独立的课堂教学氛围,宽 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推进育人方
松、自由、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 式转变的核心要义在于重视人、肯定人,树立人的
交流和愉悦接纳中汲取知识、积淀人生、升华人 权威,实现从注重单纯的知识灌输到注重多元思
格。从更深层次看,人文化课堂的意义在于要在 维创新的转变;实现从追求成绩分数到追求全面
课堂教学过程中思考个体和生命存在的状态,反 发展的转变。新课程新教材改革应注重构建人文
思 和 把 握“ 人 为 什 么 生 存 ”“ 生 存 的 意 义 是 什 化课堂。
课堂教学要树立人文价值。人类缺乏科学,
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动追寻、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个世界是愚昧的;人类缺乏人文,这个世界是野
构建、丰满自己的意义世界。 蛮的。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人文化
然而“人文化”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得到 课堂要有家国情怀。课堂教学要坚持价值性和知
较好地反映。长期以来,高中阶段教育陷入功利 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创新之中。教
主义的价值取向,“满堂灌”“题海战术”等现象依 师要做家国情怀的传递者,心里时刻装着国家和
然存在。高考在一段时间成了“风向标”,考什么 民族,在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自觉弘
就教什么,教师和学生被冷冰冰的升学率所束 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
缚。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一些学生对学习 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
慢慢地失去了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一些教师 得学生,自觉做好学生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
受高考束缚,没有充足时间对学生进行开拓性、创 人,担负起时代赋予教师的重任。教师要做优秀
新性能力的培养,无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传统文化的传播者,用“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
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 达人”培育学生的仁爱精神,用“生于忧患,死于安
育的根本任务,并将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 乐”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87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