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7 - 《宁夏教育》2023年第1-2期
P. 57
“双减”行动
《宁夏教育》2023 NO.01-02
到的条件,一步一步反推到条件,或同时兼顾结论 习任务。
及条件,双向逼近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 2. 用合作激发潜力。课堂教学要关注不同层
思维的灵活性;在实际应用环节通过一题多解、变 次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重视学生
式训练、思维拓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在总 的课堂参与度,开展恰当的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
结反思环节,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活动 理分工,分担角色,相互配合,交流合作,共同完
经验等梳理所学知识,及时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 成。巧妙地利用差异性资源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
认知体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综合性。 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开展自主
二、创设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合作实效 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仔细观察、认
1. 化抽象为具体。(1)数形结合。“数缺形时少 真记录,在汇报交流中大胆展示、收获自信,在其
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将抽象的数学 他同学分享时,认真聆听、细心感悟。小组成员在
知识形象化、直观化,数形相互补充,相互转化,便 与同伴的交流中能获得更多的思路和启发,从而
力。(4)语言转换。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图形
于理解,易于掌握。几何、函数、方程等实际问题 获得分析问题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
的解决,数据的收集,探索与表达规律等内容都很 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新思维。
好地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如在讲授《实际问 三、鼓励动手实践,增强探究能力
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课传播类问题时,针对传染 1. 适时评价明方向。学生的成长需要及时的
类问题中传染源不消失的情况,教师利用希沃白 肯定和鼓励,激励学生逐步深入学习。当学生获
板的克隆功能,演示每一轮动态传播过程,使学生 得成功时,应及时给予恰当的肯定和表扬,并让学
很容易发现传播规律,建立传播类问题的数学模 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及
型。(2)动手实验。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实际操 时进行鼓励和引导,让学生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保
作中经历数学结论的探究过程,理解数学知识,有 护学生的自尊心。评价要及时准确,适时把学生
效实现“做中学”。如几何体的展开图、三角形的 的思维引向正确的轨道;评价要客观全面,用发展
内角和等,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归纳等认知 的眼光看待学生,不仅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
过程,很容易发现数学规律,提升空间想象能力。 习过程。
(3)利用表格。利用表格能将问题中错综复杂的 2. 优化环节重联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
数量关系清晰地呈现出来,如用方程解决实际问 基础、思维品质、生活经验等重组优化教材内容,
题时,借助导学案,通过同伴互助,利用表格分析 挖掘教材内涵,创造性地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
题目中的已知量、未知量、数量关系,再根据等量 提供充足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
关系列方程,一目了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 中生成数学知识,经历动态的知识“生长”过程。
重视单元的整体设计,不要局限于某一课时,如
语言、符号语言等是数学思维、数学表达、数学交 整式的乘法中,涉及单项式、多项式乘法的一般
流的工具。数学语言的接收、加工、转换是数学教 及特殊情况。知识点环环相扣,逐步深入,由简
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将数学问题转 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在整体教学设计中让
化为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三种语言间的转换有 学生明白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教学中通
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5)媒 过对比观察、分析梳理,明确公式的推导过程和
体演示。重视多媒体的辅助应用,将信息技术与 特点。如讲授平方差公式时可以梳理出以下步
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形象直观,便于学生更深入地 骤:一是审题目中是两个二项式的乘积、有且仅
思考与研究。如利用微视频、几何画板动画等,通 有相同项和相反项;二是移项使相同项在前,相
过多媒体技术动态立体的演示变化过程,有助于 反项在后;三是套用公式,相同项平方减相反项
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利用规律。在数学实验 平方。接着通过变式训练,进一步辨析领会公式
中,由于上课时间有限、度量不够准确、展示不够 的本质,再通过具体问题体会公式在实际运算中
立体等客观原因,借助多媒体演示,由特殊上升到 的便捷,从而揭示规律,更好地掌握规律,体验数
一般,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让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 学的简洁美。
55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