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宁夏教育》2022年第10期
P. 63
课 堂 课 程
《宁夏教育》2022 NO.10
膊、腿、全身……”表意重复,全身已经包括胳膊 的方法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更周密深刻、语言准确
腿,等等。学生质疑《陌上桑》:农家女罗敷穿得漂 简明,归纳概括能力逐步提高。
亮,能干又脏又累的农活吗?罗敷采桑用高档篮 四、阅读教学要遵循由表象见本质的语言训
子,现实吗……类似这样的质疑探究既有基础知 练,培养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
识的学习,也有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还有学生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
现实生活的切身体验。面对学生的质疑和问题, “注意整合听说读写,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朗读、默
教师不要急于评判对错,而应及时鼓励,把问题抛 读、诵读、复述、评述等方法学习作品,重视古代诗
给学生深入阅读探究、进行辩论。学生在进一步 文的诵读积累,感受文学作品语言、形象、情感等
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有理有据地答疑解惑、各抒己 方面的独特魅力和思想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和审
见,学生在思辨中增长智慧、迸发灵感,最后达成 美品位。”读名家名篇如与高人对话,谈出自己的
共识。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始终情绪愉悦、精神 思想认识,感受阅读的美。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
饱满,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就会得到有效培养,最 生对古代诗文、经典名著字斟句酌地阅读鉴赏。
终由浅阅读走向深度阅读。 “斟酌”得越细致,越有滋味,越发体会到语言文字
三、阅读教学要鼓励学生掌握获取文本信息 的表现力。如《范进中举》的矛盾细节:范进中举
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后喜极而疯的状态和胡屠户来贺喜的贪婪相,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要求: 读斟酌,定会会心一笑,感叹作品写人入木三分,
“阅读新闻报道、说明性以及非连续性文本,能区 语言运用精妙高超。
分事实与观点;能提取、归纳、概括主要信息,把握 组织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落实任务群活动。
信息之间的联系,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课标明确 问题的提出依据求同存异的原则,启发学生由故
提出中学生必须具备归纳概括能力。而概括是指 事情节的表象进一步赏析人物个性,懂得文以载
把不同事物的共同属性抽象出来加以综合,形成 道、以文化人。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如
一个日常概念或科学概念。概括是学以致用的关 《范进中举》《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等
键,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尤显重要。阅读教 均可设置这样的问题:(1)小说塑造的读书人与普
学可以训练学生概括段意、文章中心、写作特点 通人结局的异同。(2)小说中主要人物个性的异
等。教学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在通读文章的基础 同。(3)写法上的异同。(4)了解四篇小说写作目的
上理解文意,学习提取文中的关键信息,诸如题 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学后写读后感或认识。
目、议论性、抒情性、描述性的关键词,删除背景信 这样的赏析会让学生发现人生百态、生活百味,也
息,按要求完成概括。如阅读《大自然的语言》这 会让学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使内心丰富,认识
篇说明文,可以指导学生先通读原文,自主归纳文 深刻,更让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假丑恶,欣赏了人
章写了哪些内容,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说明对 性的真善美,能很好地培养学生鉴赏审美的能力。
象即题目,梳理出作者按顺序说明了哪些现象、解 语文教师要立足新课标,用好统编教材,在阅
释了哪些科学道理,并圈画标注出关键语句。要 读教学中坚持不懈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持之以
启发学生把这些圈画出的词语按顺序提取主要信 恒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N
息,进行归纳概括。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发现,要提 参考文献:
取文中主要信息,可以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总结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12.
性、提示性的词句),其位置要么在段首,要么在段 作者简介: 罗志瑛,盐池县师资培训中心,大学本科,高级
尾,这为学生以后学习归纳概括文章中心和段意 教师。
提供了借鉴方法。课文就是学生学习的范本,新 【责任编校 品 霓】
闻报道、说明性以及非连续性文本都可以用这样
61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