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宁夏教育》2022年第10期
P. 54
教 改 教 研 《宁夏教育》2022 NO.10
优化教学方式 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性
蒋福军 武君珍
摘要:如何有效地开展法治教育,帮助学生理解法治的内涵,从而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成为新课程标准
下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必然要求。文章阐述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式,有效地开展法治教育,从而
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法治教育;教学方式;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050(2022)10-0052-02
《义务教育道德 与 法 治 课 程 标 准(2022 年 情景模拟与角色体验激发学生情感潜能,增
版)》提出,在道德教育中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促进 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学生对事物的深刻认识不
作用,在法治教育中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 是教师强加的,而是参与了某种活动,有了深刻的
用,使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 情感体验并达到一定的共鸣后才会深入到内心。
彰。教师该如何优化教学方式,有效地开展法治 可以说,情感体验对学生理解法治的内涵具有不
教育,帮助学生理解法治的内涵,从而增强法治 可忽视的作用。如在教学《爱在家人间》一课时,
教育的实效性,成为新课程标准下道德与法治教 探讨“如何从法治的角度来看父母对孩子的管
育的必然要求。 教”是个难点。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既渴望父母对
案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法治教 自己多一点关心、理解,又想脱离父母的管教。因
育的实效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 此,教师可找准学生情感的认知点,通过情景模拟
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 与角色体验,将父母对学生关爱的点滴、父母对学
很感兴趣。”现实生活是一个宝藏,常常蕴藏着大 生的期望、父母为家庭打拼的艰辛过程以画面的
量鲜活而发人深省的法律故事。从心理学角度来 形式呈现,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展现 20 年后父母
看,很多故事会触动学生的心灵,带给学生心灵的 变老的情景,让学生在《时间都去哪儿了》的背景
震撼。利用案例教学,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音乐中去回忆和体味,在情景模拟与角色体验中
趣,引导学生透过生活中的现象去探寻本质,在不 理解父母为子女成长和家庭美好生活付出的艰辛
断启发中深刻理解法治的内涵,增强法治教育的 和努力。这时教师说道:“同学们,或许你并不知
实效性。在教学《预防犯罪》一课时,针对犯罪是 道,在你眼中坚强、乐观、轻松的父母,可能已经承
一个人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这一重点内容, 受了很大的生活压力。也许有一天,你那年轻貌
教师引入一名中学生由于贪图便宜、追求奢侈享 美的妈妈、身强力壮的爸爸有一天也会变老,变得
乐的生活而被不法分子引诱,从最初盗窃到贩卖 需 要 依 靠 你 们 。 此 时 ,你 想 对 父 母 说 些 什 么
毒品,一步步滑向犯罪深渊的法治案例,引发学生 呢?”此时,学生情感被激发,用真情和泪水反思自
思考:这名中学生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 己的表现。这既让学生深入理解父母有抚养和教
路?该怎样预防青少年走向犯罪的道路?学生的 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同时也为传承父母勤劳、善
兴趣被调动,在探寻原因中学悟结合,表示自己一 良、勇于承担责任的良好家庭美德,弘扬优良家
定要珍惜美好生活,注重道德修养,抵制不良诱 风,构建和谐家庭奠定了坚实基础,还达到了感恩
惑,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杜绝不良行为,给学生以 教育的良好效果。在帮助学生理解法治内涵的同
警示,学生通过学习对法律产生敬畏之心。在这 时,充分地体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道德教育中
个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 发挥法治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在法治教育中发挥
以致用,实现了法治育人的目标。 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的课程性质,增强了法治
52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