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宁夏教育》2023年第1-2期
P. 26
工 作 研 究 《宁夏教育》2023 NO.01-02
显的不均衡性。调研发现,目前初中学生比较了 活中,很多学生不会运用法律有效维权,64.15%的
解的法律分别为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 学生表示没有维权经历,不了解维权的途径与程
犯罪法、义务教育法,而对宪法、民法典、国家安全 序;71.91%的学生不太清楚作为公民有哪些权利
保护法等方面的知识普遍掌握得不深入。法律知 和义务,只是大体知道生活中什么不能做。通过
识的欠缺导致学生不能有效判断自己或他人行为 访谈了解到,部分学生对法律存在认知偏差,提到
是否违法,一些学生把违法犯罪当成一般道德问 法律,一些学生首先想到的是法律是惩罚、制裁犯
题,甚至违法而不自知。 人的工具,具有强制性和惩戒作用。
2.兴趣不足,学习动力待加强。初中阶段法治 5. 知行不一致,没有形成守法用法的自觉意
教育内容的现实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学生成长 识。法治意识和法律知识的欠缺,直接导致现阶
对法律知识的需求。调查显示,28.83%的学生表 段初中学生在法律方面“知行不一”。很多学生
示对法治教育内容不感兴趣或兴趣一般,51.82% 非常认同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思想,也能够
制,尤其在初中阶段,受中考升学压力影响,法治
的学生认为学校法治教育内容不能满足自己对法 意识到法律在学习、生活等多方面的重要性,但
律知识的学习需求。法治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 是遇到一些情况需要做出选择时,一些学生的意
一,联系生活实际不紧密,69.52%的学生表示法治 识与行为会出现较大反差,体现为对法律的“知
课仍然以传统的教师讲授形式为主,教师较少组 而不行”“学而不用”。一些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课堂教学 习惯性地以其他手段而非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
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学生常常被动听讲、机械记 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没有形成守法用法的自觉
忆法律知识,难以激发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法 性。少数学生会在无人时闯红灯、不走“斑马
治教育评价手段较为单一,常以书面考试为主,偏 线”;作为消费者,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
重于法律知识的考查,对学生法治意识、法治思 仍有一部分学生不是诉诸法律,而是采取忍气吞
维、参与法治实践情况评价不足,难以激发学生学 声、自认倒霉或诉诸暴力等消极手段解决。对一
习法律知识、参与法治实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些学生而言,法律规范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力量,
很多学生虽然认识到了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却很 而不是内在的行为准则,还不能自觉主动地尊法
少自发主动地了解法律、学习法律知识。 守法用法。
3.社会实践少,应用能力待提升。在参与法治 三、宁夏初中学生法治素养培育路径探索
教育实践活动方面,限于学校课时安排、人力物 (一)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力、法治教育资源、社会各界参与程度等原因,法 1.加强整体设计,注重统筹规划。法治教育是
治教育实践活动内容、范围、次数等受到较大限 一项系统工程,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是一个从感
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认知理解到实践运用的过
教育实践活动受到很大制约,学生参与校内外法 程,必须全盘考虑、一体设计,才能充分发挥整体
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机会较少,53.07%的学生表示 合力。因此,学校要围绕学生法治素养培育的关
很少或从不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法治实践活 键要素,在充分挖掘学校资源的基础上,结合本校
动。学生缺乏对法律知识、法治理念、法治意识的 学生实际和师资情况,探寻学校法治教育的立足
自我感悟及深入体验,难以形成参与社会生活所 点,跨学段系统设计法治教育的培养方案、实施策
需的法治意识和法治实践能力。 略,从办学理念、教育环境、课程规划、教学改革、
4.法治意识不强,法治观念需转变。经过学校 实践活动、管理评价等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和统筹
法治教育和社会普法教育,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 规划,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同时,结合《青少
定的法律知识和法治意识,知道遵守法律法规和 年法治教育大纲》和《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
学校规章制度,也理解了一些重要的法治原则,如 准(2022年版)》提出的法治教育目标、内容、要求、
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规则意识、诚信意识等,但是 实施途径,遵循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
这些意识往往停留于脑中或纸面,没有内化为自 由浅入深、有效衔接、逐步推进,科学合理地安排
身的素养,未能转变成法治实践能力。在实际生 教学内容,不断提升学生的法治素养。
24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