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3 - 《宁夏教育》2022年第4期
P. 53
教 改 探 索
《宁夏教育》2022 NO.04
个题的设计意图:问题(1)解答出一个个实际情 题,已知条件与问题相匹配对应。改变已知条件
况,积累经验,从中寻找规律,可能只计算前两个, 的呈现方式,可以产生许多变式,利于学生从中概
根据倍数关系直接算出后面的数据;问题(2)、(3) 括概念的本质;改变已知条件的数量,条件多余
是举出特殊的案例,为问题(4)建立数学模型提供 时,学生就要根据问题选择相应的条件,条件不足
具体支撑;问题(5)是对建立的数学模型的直接应 时,学生就要思考缺少什么条件;改变问题的开放
用。这些问题支架的设计具有层次性,学生的思 程度,学生解答的策略就多样,答案不唯一,发散
考也会不断深入。 思维就得以发展。只出示条件,让学生思考可以
3.提供操作支架。基于认知的需要,需要学生 解决哪些问题;只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需要如何
从操作开始积累经验,从数学角度反思操作过程, 解决,这样把良构的问题转变成劣构的问题,更切
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寻找数学规律或设计新的作 合生活实际。如“学校旗杆的高度是多少”就没有
品。这样不仅照顾全体学生的差异,又能对数学 条件,属于劣构的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实物与影
有新的思考。如教师设计这样的题:计算边长 10 长的比例,自己测量寻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应条件,
厘米的正方形内剪去一个最大的圆,剩下部分的 对学生而言更有挑战性和乐趣。
优化情境策略
面积是多少?请按要求画一画,并把画好的图形 (三)优化情境策略
(
三
)
再平均分成 4 份或 8 份,剪下来再拼一拼,有什么 数学核心素养要培养学生数学的关键能力,
发现?学生作品如图3。 关键能力的测试需要学生在面对陌生的情境时,
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思考,顺利进行迁
移。作业的设计需要和一定的生活情境结合,设
计开放性的试题。如有两个居民区,中间一条路
图3 连接,现在要在路边建一个超市,你建议建在哪
4. 提供信息化支架。数学知识的建构有些需 里?为什么?有的学生认为建在中间位置,因为
要从动态的角度通过实践观察获取,作业设计中 两个小区的人走得一样远;有的学生答要看居民
如果单纯以静态的方式来积累、考察学生知识能 区人的多少,应该离人多的居民区近一点;有的学
力的掌握情况,效果可能就不明显。如角的旋转与 生回答,需要调查两个小区居民去超市的人数,按
度量,通过判断、测量来考察就很难积累旋转与角 比例来建。这样的作业设计,不能仅仅通过结果
之间的动态关系,教师可以制作好网络画板课件, 判断对和错,重要的是判断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否
在微信中分享,学生打开后就可以旋转操作(如图4 有道理,是否合乎逻辑。设计作业时,情境的原始
所示),学生先点“随机出题”,再旋转A、B两个动点 背景可以来源于教师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观察和
表示相应的角度,最后点“检查”,呈现当前∠AOB的 记录,也可以来自数学教材、学生的数学日记、报
度数,及时反馈正误,错了可以再及时调整。在表 纸、新闻等其他学习资源,在使用情境化策略时,
示30°角时,学生的方法有很多种,在多种方法的对 应该注意所涉及的数据要符合生活实际,同时要
比中,学生就能感悟出测量角的本质。 注意作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N
参考文献:
[1]葛灵光. 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例谈[J]. 教学与管理,
2011(8) .
[2]王月芬.重构作业[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1.
[3]〔美〕D.A.格劳斯.数学教与学研究手册[M].上海:上海教
育出版社,1999.
[4]史宁中.教育的本源与思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作者简介: 李海国,灵武市教育培训和教学研究中心,教
图4
育硕士,一级教师。
(
(二)改变条件问题策略
二
)
改变条件问题策略
【责任编校 小 禾】
数学书面作业一般是结构完整的良构性问
51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