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宁夏教育》2022年第10期
P. 29
师 资 队 伍
《宁夏教育》2022 NO.10
撑下的教学助手、智能作业设计、智能诊断评价 师教学观、知识观和评价观等重塑的过程。所以,
等,教师如何更好地发挥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技术 教师要继续深入思考探索师生关系、教学方式、教
优势,如何审视 AI 技术支撑下的学习过程分析 学形态的变革等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信息技术
及反馈、课后作业的批改等。换而言之,教师的 应用层面,而且还要站在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
部分工作从表面来看是减轻了负担,部分单调、 合的基础上对自身专业发展进行深入思考,要在
重复的工作可以让 AI 技术来辅助,甚至替代,但 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与专
是教师在 AI 技术之于课程与教学过程中真正要 业技能素养,为实现高效教学奠定扎实的专业技
负担起的角色,甚至是改进的地方,也对传统的 能和知识基础。
教师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可以说,随着人工智 三、人工智能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能在今后教育教学中愈加广泛地运用,教师不仅 探讨
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 1. 教师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人工智能对当
导者,更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样态的理解者和应 前教育教学的渗透已经成为大趋势,作为新时代
用者,也是沟通 AI 技术与教育教学体系的建构 的小学语文教师,首先要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比
者和主导者。 如,对于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
2.教师信息素养面临挑战。教育部发布的《教 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课堂教学流程和成熟模
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从提升教 式,因此,如何在现有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融合
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教师在心理上消除对人
变。显而易见,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到信息技术 工智能融合教育教学工作的抵制情绪是亟待解决
素养,是两种性质较为不同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的问题。但在信息化浪潮下,特别是随着人工智
观,后者显然是前者的升级版,是对人工智能时代 能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深度渗透,课堂教学与人工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的重新定位,是教师信息技术 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教师应当秉
应用能力的一次飞跃。如在当前较为热门的“人工 持积极开放的心态正确看待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
智能教师”(AI Teacher)概念视域下,所谓的“人工 教学带来的正面影响和红利所在,合理借助人工
智能教师”或许在一夜之间获取和挖掘到海量名师 智能应用,适当开发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
的知识储备与教学经验,但现实的教师如何根据自 的新模式,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实施有针对性
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合理判断并取舍,或组合使用不 的教学,达到“常教常新”的效果。这样不仅可以
同名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实则是衡量教师自身专 避免教师产生职业倦怠,而且也可以丰富教师的
业发展的“试金石”,其背后正反映了教师信息技术 知识储备、更新知识结构、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
应用能力和应用水平。诸多相关研究表明,要真正 学流程等,从而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知识。
有效地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提 2.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人工智能素养。良好的
升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迫在眉睫,这是人工智能视 人工智能素养有助于教师充分认识到当前人工智
域下教师知识储备、教学方式、教学能力等所面临 能技术的局限性,不仅能避免教师对人工智能的
的诸多挑战的集中体现。 盲目崇拜,而且能防止教师掉入技术的泥淖“为技
3. 教师课堂教学模式面临挑战。随着人工智 术而技术”,失去教育教学的主导权。所以,教师
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变 只有在具备良好的人工智能素养的基础上,才能
革将会更加明显,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助力下的 认识和理解人工智能在课程与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教育教学多主体间的全方位互动,不仅有利于提 和不足,才能对人工智能的衍生产品,尤其是人工
升教师课堂教学的吸引力,营造更为良好的师生 智能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延伸产品或生态系统有充
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的情境,同时也对教师 分必要的警醒和认识,在人工智能“能干什么”和
把控课堂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人 “不能干什么”之间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和判断,从
工智能视域下的课堂教学既涉及教师的角色定位 而作出取舍,这是教师具备良好的人工智能素养
和转型,也涉及教师的人工智能素养水平,更是教 的应有之义。
27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