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7 - 《宁夏教育》2024年第1-2期
P. 157
协 同 育 人
《宁夏教育》 2024 No.01-02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策略探究
刘 婷
摘要:“双减”政策是基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一项惠民政策工程,是教育理性的回归,也是教
育本质的回归。文章分析了当前家校共育的现状,结合实际论述了推进家校共育的有效策略。
“
关键词:双减”;家校共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050(2024)01-0155-02
“双减”教育政策的出台,无疑是中小学教育 人行为,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从教
[3]
领域内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双减”政策出台 师层面来看,一方面,教师每日教学工作繁重,导
[1]
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引领家长 致身心疲惫,没有时间或不愿意与家长有过多来
回归教育理性,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解决 往;另一方面,教师对家长的教育水平存在质疑,
义务教育短视化、功利化问题,发挥好家庭教育的 认为出现问题时家长对孩子非打即骂,反而会出
作用,家庭、学校共同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 现“帮倒忙”的情况。在孩子学习成长中,无论是
一、当前家校共育情况分析 教师还是家长都对双方存有一定程度的误解和偏
1. 重智轻德愈加严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 见,加之双方缺少有效沟通,从而破坏了家校之间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教育更加重视对孩子知 的信任基础,致使合作育人效果不理想。
识的掌握,过分追求课业成绩和智力培养。不少 3. 合作内容形式单一。受当前评价机制的影
家长认为,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好成绩是 响,家长、教师之间的联系在学生考试前后最为密
进入好大学的重要途径,而好大学就意味着好工 切。考试前,家长因过度焦虑、担心孩子成绩下降
作。为此,家长往往会忽略对孩子非智力因素和 而联系教师,教师则希望家长能加强孩子功课辅
品德的培养,对孩子的进步、优点、个性等个体特 导、督促孩子在家自主学习;考试后,家长、教师之
征不太关注,对孩子在社会规范、道德情操形成方 间的讨论还是围绕着孩子考试成绩的升降展开。
面的引导作用不够。在学校层面,由于受评价机 家长、教师之间的合作内容局限于考试成绩,内容
制的影响,教师“重智轻德”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2] 单一。从合作形式上来看,家校共育形式通常是
家庭和学校单一的重视学生智育的发展,可能会 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校
有短期的作用,但从孩子成长角度来看,这样的共 开放日一般是以学校为主办方向家长汇报教学成
育方式并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没有遵循孩子身 果,展示学校特色活动,这是学校单方面的行为,
心发展的规律,也没有达到真正的育人目的。孩 没有体现家校合作共育中家长的主体地位及功
子需要在一个赏罚分明、宽严有度的环境中学习 能,没有考虑到家长的不同需求,也没有体现家校
成长,需要家校共同的正面引导、鼓励和包容。 共育的实际意义。家委会本应以家校合作共育理
2.合作共育意识淡薄。在重智轻德的环境下, 念为指导,和学校共同管理学校事务,但目前的家
谈及家校共育,家长、教师各执一词。从家长层面 委会仅局限于帮助购买学生用品、统计人员信息
来看,大多数家长重养轻教,认为教育是学校单方 之类的杂事,家长只能被动地按照学校的要求在
面的工作,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主要场所,并以自己 形式上参与家校之间的合作。
不懂教育为理由,将孩子“交给”学校和老师,自己 二、推进家校共育的策略
疏于对孩子的教育和监管;还有部分家长认为教 1.深化教育评价方式改革。“双减”政策的出台
师缺乏因材施教能力,不能满足孩子个性化需求, 对于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契机。
对学校教育教学存在较大偏见。更有甚者,一些 落实“双减”政策,必须从根源抓起,不唯考试与分
家长对教师极其不信任,过度干预教师的教书育 数至上,只有如此,家长、教师才能将更多精力转
NINGXIA EDUCATION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