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宁夏教育》2024年第1-2期
P. 145

职 教 天 地
                                                               《宁夏教育》 2024 No.01-02

               最优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并充分利用短视频、VR、                         聚合。通过拓展教学场域,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和
               微电影等立体式的生动教育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家庭资源,使教学场域由物理空间延伸至网络空
              “大思政课”的交互性,即通过做好研究讲道理、坚                          间,由现实空间转向虚拟空间,将“大思政课”内嵌

               持问题导向讲道理、通过讲故事讲道理,聚焦价值                          社会大资源中,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全覆盖、全方
               观引领、教学中的疑点难点及学生关心的问题,由                          位、全过程地嵌入思政课教学中。整合家庭资源,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                           充分发挥家庭的育人功能,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爱
               式,由单纯的理论知识讲授转变为师生之间的交                           国主义教育。统筹整合社会资源与家庭资源,发
               互协作,由传统的小课堂教学转向社会大课堂的                           挥联合育人优势,构建“社会大课堂+家庭小课
               交互性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数字化、可视化的智                          堂”的有效融合,拓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载体,
               能教学模式下形成交互式学习模式,提高“大思政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三、“大思政课”育人的实践路径
                   二、“大思政课”的多维育人方式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把道理讲深、讲透、
                  “大思政课”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推进数字                          讲活。”教师必须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通过重
               化、智能化建设,将“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相                         塑生态、赋能增效、凝聚共识等实践路径,有效推
               互赋能、创新发展,”以显性或者隐性的方式内嵌                          进“大思政课”育人实效。
               到“大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建构“大思政课”的多                             1. 重塑生态:强化价值引导。第一,强化价值
               维育人模式。                                          引导。用好用活思政课教材,加强对教材完整性、
                   1.教学内容,精准滴灌与守正创新相契合。通                       科学性、系统性的把握,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

               过有效获取各个媒介中蕴含的不同形态的数据信                           系的转化。聚焦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案例及丰富的
               息,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缺口”,帮助学生开启深                         网络资源,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具象化的表达,
               度学习模式。同时,坚持守正创新,在精准聚焦                           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第二,完
              “大思政课”教学内容时,既要站稳传统的思政课                           善价值塑造。夯实“大思政课”数字化、智能化驱
               讲台,对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国际热点、理论难                          动基础,将理论阐释与价值塑造有效融合,厚植学
               点进行讨论分析,又要丰富“大思政课”教学内容,                         生爱国主义情怀。将信息技术与新时代“大思政
               在理论知识上增加内涵建设,全力推进大中小学                           课”深度融合,完善学生的价值塑造,实现“大思政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效实现精准滴灌与守正创                           课”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利用信息技术手
               新相契合。     [1]                                   段精准掌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及时将党的创
                   2. 教学方式,沉浸式体验与共情效应相耦合。                      新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坚定不移听党话、
               通过新媒体技术构建理论有深度、践行有力度、思                          跟党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考有广度的“大思政课”。聚焦现实生活中的鲜活                          和接班人。

               案例及丰富的网络资源,在教学方式上积极回应                               2.赋能增效:提升“大思政课”数字化智能化驱
               时代课题,激发学生的共情效应。一方面,增强沉                          动。第一,建构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平台。逐步
               浸式体验。将“大思政课”与虚拟仿真技术相融                           完善人工智能与“大思政课”的深度融合,完善数
               合,拓宽学习场域,还原历史原貌,增强沉浸式教                          字化、智能化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其中包括马
               学方式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激发共情                           克思主义理论数据库、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
               效应。青年学生是现代触屏一族,是互联网的“原                          数据库、党史文献档案数据库、党员教育数据库及
               住民”,精准推送青年学生需要的情感诉求、知识                          各类文化资源、教师学生信息资源库等。第二,优
               需求。基于对学生的个体数据分析,从学生的个                           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大思政
               性需求出发,以“供给者本位”的思维定式向学生                          课”的育人优势,优化“大思政课”数字化、智能化
               展示我国的国情、世情的变化,增强学生爱国主义                          教育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情感。                                             依托学校优质的智能化数字化教学环境,遵循青
                   3.教学场域,统筹整合社会资源与家庭资源相                       年学生个体成长规律,满足青年学生对理论知识

                                                                                       NINGXIA EDUCATION 143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