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5 - 《宁夏教育》2024年第1-2期
P. 145
职 教 天 地
《宁夏教育》 2024 No.01-02
最优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并充分利用短视频、VR、 聚合。通过拓展教学场域,统筹整合社会资源和
微电影等立体式的生动教育资源增强教学效果。 家庭资源,使教学场域由物理空间延伸至网络空
“大思政课”的交互性,即通过做好研究讲道理、坚 间,由现实空间转向虚拟空间,将“大思政课”内嵌
持问题导向讲道理、通过讲故事讲道理,聚焦价值 社会大资源中,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全覆盖、全方
观引领、教学中的疑点难点及学生关心的问题,由 位、全过程地嵌入思政课教学中。整合家庭资源,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 充分发挥家庭的育人功能,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爱
式,由单纯的理论知识讲授转变为师生之间的交 国主义教育。统筹整合社会资源与家庭资源,发
互协作,由传统的小课堂教学转向社会大课堂的 挥联合育人优势,构建“社会大课堂+家庭小课
交互性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数字化、可视化的智 堂”的有效融合,拓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载体,
能教学模式下形成交互式学习模式,提高“大思政 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三、“大思政课”育人的实践路径
二、“大思政课”的多维育人方式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把道理讲深、讲透、
“大思政课”在信息技术的加持下推进数字 讲活。”教师必须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通过重
化、智能化建设,将“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相 塑生态、赋能增效、凝聚共识等实践路径,有效推
互赋能、创新发展,”以显性或者隐性的方式内嵌 进“大思政课”育人实效。
到“大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建构“大思政课”的多 1. 重塑生态:强化价值引导。第一,强化价值
维育人模式。 引导。用好用活思政课教材,加强对教材完整性、
1.教学内容,精准滴灌与守正创新相契合。通 科学性、系统性的把握,实现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
过有效获取各个媒介中蕴含的不同形态的数据信 系的转化。聚焦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案例及丰富的
息,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缺口”,帮助学生开启深 网络资源,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具象化的表达,
度学习模式。同时,坚持守正创新,在精准聚焦 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第二,完
“大思政课”教学内容时,既要站稳传统的思政课 善价值塑造。夯实“大思政课”数字化、智能化驱
讲台,对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国际热点、理论难 动基础,将理论阐释与价值塑造有效融合,厚植学
点进行讨论分析,又要丰富“大思政课”教学内容, 生爱国主义情怀。将信息技术与新时代“大思政
在理论知识上增加内涵建设,全力推进大中小学 课”深度融合,完善学生的价值塑造,实现“大思政
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效实现精准滴灌与守正创 课”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利用信息技术手
新相契合。 [1] 段精准掌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及时将党的创
2. 教学方式,沉浸式体验与共情效应相耦合。 新理论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坚定不移听党话、
通过新媒体技术构建理论有深度、践行有力度、思 跟党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考有广度的“大思政课”。聚焦现实生活中的鲜活 和接班人。
案例及丰富的网络资源,在教学方式上积极回应 2.赋能增效:提升“大思政课”数字化智能化驱
时代课题,激发学生的共情效应。一方面,增强沉 动。第一,建构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平台。逐步
浸式体验。将“大思政课”与虚拟仿真技术相融 完善人工智能与“大思政课”的深度融合,完善数
合,拓宽学习场域,还原历史原貌,增强沉浸式教 字化、智能化教育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其中包括马
学方式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激发共情 克思主义理论数据库、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
效应。青年学生是现代触屏一族,是互联网的“原 数据库、党史文献档案数据库、党员教育数据库及
住民”,精准推送青年学生需要的情感诉求、知识 各类文化资源、教师学生信息资源库等。第二,优
需求。基于对学生的个体数据分析,从学生的个 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大思政
性需求出发,以“供给者本位”的思维定式向学生 课”的育人优势,优化“大思政课”数字化、智能化
展示我国的国情、世情的变化,增强学生爱国主义 教育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情感。 依托学校优质的智能化数字化教学环境,遵循青
3.教学场域,统筹整合社会资源与家庭资源相 年学生个体成长规律,满足青年学生对理论知识
NINGXIA EDUCATION 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