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宁夏教育》2022年第3期
P. 42

教 改 探 索          《宁夏教育》2022 NO.03


                建设中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                               四、探究字形字义,了解字词中蕴含的文化
                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语感,即指敏锐                          意象
                地感知和迅速领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对语言文                                汉字的本体结构是有规律的,教师可依据汉
                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                           字构形规律科学地阐释字形字理,引导学生探究

                核心因素。朱作仁教授指出,抓住语感培养,语文                           意蕴丰富的文化内涵。汉字的象形性及其文化内
                课的特点才充分体现出来。一是感情诵读,把握                            涵的丰富性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
                语感。朱光潜先生说过,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                            如,有的学生在书写汉字时不能正确区分“赌”与
                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                          “暏”、“赢”与“嬴”等形近字,出现随意用字的现
                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                            象。教师要从根本上杜绝学生书写错别字的弊
                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心胸和筋肉里,等到动笔                           病,还得从字理上着手,让学生探究字形字义:
                行文时,于无意中支配思路和气势。二是比较揣                           “赌”“财”“赢”等字中共同点都有“贝”字,再引导
                摩,锤炼语感。阅读教学中发现,课文中有的语句                           学生明确古代以“贝”为货币的历史,从而解释这
                段落并不难理解,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教                           些字以“贝”为偏旁的原因,让学生明白,与货币财
                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反复揣摩体会,体会作者遣                            物关系密切的字多从“贝”字,能很好地规避错别
                词造句的独特魅力,锤炼学生语感。三是品词析                            字。“月”有思念、思亲、离愁别恨的意蕴……学生
                句,训练语感。课文中的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                           在古诗词默写中,如果了解这些丰富的文化知识,
                最能突出文章中心,激发学生情感,教师可着意                            就不会写错别字了。
                训练。                                                  另外,国家通用语言有着千年辉煌灿烂的文
                     三、字词教学追本溯源,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化赓续,必然赋予自然万物特定的文化内涵和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祖国的语言文字经历了                         富意蕴。诸如被誉为花中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分
                几千年的发展演化,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深邃的                            别有它特定的文化内涵。又如:“征蓬出汉塞,归
                思辨智慧。其表形达意的特点,具备非常高的信                            雁(燕)入胡天”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
                息密度。当然,其笔画繁琐、意义丰厚、组词功能                          (雁)啄春泥”等诗句当中的“雁”与“燕”难以分
                强大,也容易让学生有种望之却步的畏难情绪。                            辨。只要让学生明确这两首诗歌意象的特定文化
                课堂上,教师讲好汉字故事,既给课堂平添几份趣                           内涵就可以迎刃而解:“雁”蕴含思亲念友、感伤飘
                味和厚重,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学生                           零、盼归故里的悲苦意象;“燕”含有风调雨顺、春
                读《〈论语〉十二章》时发问:明明是十二个问答,                          光大好、生机勃发的欢快祥和之意象。了解了这
                为何题为十二章?“章”字应如何理解?教师顺势                           些文化常识,学生一定能正确区分,避免混淆,正
                引导大家研究“章”字的构造。有同学认为,“章”                          确运用了。 N

                由“立”和“早”构成,有同学认为是由“音”和“十”                        参考文献:
                构成,纷争之下不能悟其要义,期待老师的裁决。                           [1]吴松年,王军.新课程有效教学疑难问题操作性解读[C].
                此时,教师通过 PPT 展示:《说文解字》的注释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章,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                           [2]巢宗祺. 语文教学研究与案例[C].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其中“音”指音乐、乐曲。由“音”和“十”会出其意                           社,2007.
                                                                 [3]郑延植.汉字学通论[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即乐曲演奏完一遍叫一章,后引申为诗文的章节
                                                                 [4]王宁.汉字教学的原理与各类教学方法的科学应用[J].课
                段落。学生读完这段文字后恍然大悟,露出会意
                                                                   程·教材·教法,2002(11)   .
                的笑容。这样,既能加深印象,又有利于学生准确
                                                                 作者简介: 李彩玲,彭阳县第二中学,大学本科,一级
                把握并识记字词的本意,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
                                                                 教师。
                兴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源远流长、意蕴
                                                                                      【责任编校 品 霓】
                深厚。





                40   NINGXIA EDUCATION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