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3 - 《宁夏教育》2023年第1-2期
P. 73
教 改 教 研
《宁夏教育》2023 NO.01-02
文人的精神情怀。前面学生能够从羁旅之悲、感 2.文本联读应注重任务驱动,在教学中聚焦关
时之悲、老病之悲、孤苦之悲等方面品读颈联的情 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实现从阅读量的
感,很少有学生关注到诗人的“登高”情结。那么 积累到思维质的飞跃的精神成长。《登高》一诗,教师
登高的背后是什么?独自莫凭栏,凭栏惹断肠。 引导学生聚焦诗中的“悲”,联读杜甫夔州时期的《秋
古人每于登临之际,便生出很多感慨。王维异乡 兴八首》,探究杜甫“悲”的内涵,使之更加深刻地理
登高,佳节思亲;陈子昂登幽州台,怆然涕下;辛弃 解诗歌尾联蕴含的复杂而深沉的情感。通过面的辐
疾登建康赏心亭,恨无人会登临意。56 岁的杜甫 射和点的聚焦,学生感悟到青年时期的杜甫是浪漫
漂泊半生、亲人离散、朋友去世、生活困窘、风烛残 的,诗人充满了对大唐王朝的展望;中年的杜甫是奋
年,此时的诗人登临高处,怎能不悲从中来?教师 斗、困顿的,诗人目睹了长安政权的腐朽和沦陷;晚
可在此基础上生成一个“中国文人的登高情结”的 年的杜甫有过成都草堂短暂的安逸时光,但更多的
专题探究,组织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拓宽视野, 是无所依靠、漂泊辗转的凄风苦雨。杜甫的“悲”,绝
局限于教材,教师要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整合丰
进而了解登高背后的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 不仅仅是个人之悲,更是故园之思、家国之悲。他一
新课标下的古诗词精读不是停留于文字表面 生颠沛流离、苦难重重,但即使自身潦倒,即使是在
的字句推敲,而是挖掘文字背后内涵的细读精思, 生命的最后时光,他都没有放弃对时局的忧虑、对百
是阅读与思考相结合、聚焦与辐射相结合、输入与 姓的关切,他的心永远随民众的命运而波动,这正是
输出相结合的深度阅读,是在读与思的过程中发 杜甫的伟大之处。学生由此感悟诗人的家国情怀,
现自己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进而熏陶渐染,丰富精神世界。
三、文本联读,品悟诗魂 新课标下古诗词的文本联读不是多文本的简
新课标指出:“组织学生在具有一定阅读量的 单堆砌,不是程式化、表演式的浅层阅读,而是聚
基础上,展开交流和专题讨论。”传统的古诗词教 焦于某一具体问题的深度阅读与研究。教师应立
学往往以单篇精讲为主,将每一课的内容按照教 足于学生的认知发展以学定教、随需而教,从原作
材的编排逐字逐句地进行讲授分析,根据学生对 研读到背景助读再到文学评论逐步拓展,从文本
文本的反应,调整学生的答案,使之与标准答案相 联读到专题阅读再到整本书阅读层层推进,进而
对应。这种墨守成规、走马观花教教材的语文教 给学生播种一颗诗心,在古诗词教学中感悟生命
学造成知识体系的断裂孤立,使得教学内容单一、 的诗意、汲取精神的能量。
形式僵化。同时,单篇教学模式下破碎的阅读系 新课标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促
统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 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古诗词教学应在因声求
趣。新课标下的古诗词教学立足于教材,但又不 气、诵读诗韵的琅琅书声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在抛
砖引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活动中激活学生
富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多文本阅读中层层深 的思维,在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诗歌精读中提升
入,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审美情趣,在文本联读、专题阅读的教学尝试中突
1.文本联读应注重整合资源,将具有内在联系 显人文主题、促进文化传承。 N
的文本有机结合,建构知识网络,丰富教学内容与 参考文献:
层次。杜甫的诗,学生已经学过很多,如《望岳》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等,但在单 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
篇教学的模式下,学生对诗人的认识趋于碎片化、 [2]周德昌.朱熹教育思想述评[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1987.
简单化。学生缺少对杜甫诗歌进行整体建构和系
[3]于漪.往事依依.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Z].南
统整合的意识,缺少对诗人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6.
的深刻认识。因此,教学中可以采用文本联读的
[4]李洁.琴声何处不悠扬[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8.
思路,让学生在自主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设计“杜甫
作者简介:冯晓捷,银川高级中学,大学本科,二级教师。
诗歌年表”,用杜甫的诗梳理诗人的人生轨迹,温
【责任编校 品 霓】
故而知新。
71
NINGXIA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