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朔方评论》2025年第2期电子刊
P. 85

纯粹。                                        也招致了一些评论家的批评,认为王安忆
                 《桃之夭夭》是王安忆具有鲜明中期                        依托海派成名,如今却又背叛了海派独特
              风格的小说。既然在作家生命轨迹的层面                         的话语腔调,而且很大一部分读者并不对

              上谈中期风格,我们就有必要理一理王安                         她引以为傲的风格转变买账 ;同时,金宇
              忆的创作历程。用三分法来划分,笔者将                         澄《繁花》的横空出世,以及其改编同名
             《长恨歌》作为她早期风格和中期风格作                          影视剧的爆火,王安忆曾一贯对之以复杂

              品的分隔点,将《考工记》作为她中期风                         态度的“海派文学的正统传人”这一名号
              格和后期风格作品的分隔点。在《长恨歌》                        也岌岌可危。
              之前,王安忆的作品一直紧跟文学思潮的                              姑且不谈以《长恨歌》《桃之夭夭》
              流变,例如《本次列车终点》之于反思文学,                       为代表的王安忆中期风格的写作是否比她

             《小鲍庄》之于寻根文学,到了 1995 年写                      前后期更好的写作风格(好与不好本身就
             《长恨歌》的时候,一波又一波的文学思潮                         是一件众说纷纭的事,牵涉到作品经典化
              已经落幕,当代文学已进入多元共生、众                         建构的问题),对经典的质疑古往今来从来

              声喧哗的时代,王安忆将写作的重心从历                         没有停止过,本身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过
              时性的思潮转向依靠上海独特地域优势和                         程。从相对客观的角度来看,王安忆这一
              前辈滋养的海派写作,写出了《富萍》《桃                        系列中期风格的写作相对于早期较为零散
              之夭夭》《遍地枭雄》等为代表的海派小说。                       的对文学思潮亦步亦趋的写作来说,形成

              也正是这个时候,王安亿被评论家和读者                         了一个集群式的气候,而对她后期的以《考
              视为海派文学的传人,即使王安忆自己很                         工记》为代表的三部作品来说,也是如此,
              不喜欢这个标签,也更不喜欢自己被说成                         因为王安忆后期风格的写作才进行不过十

              是张爱玲的传人,但她这个时期的作品却                         来年,还是一种正在进行时的写作,所产
              保持着与上述标签的高度契合性。到了《考                        出的作品数量较少,还不足以对其进行整
              工记》,包括她后来推出的《一把刀,千个                        体的较为全面的风格性把握,不论是在质

              字》和《五湖四海》的时候,她故事的背                         在量还是在凝聚性来看,都不足以和她中
              景依旧是上海及其毗邻的江浙一带,但也                         期风格的写作相提并论。从线性的脉络来
              许是她想摆脱传统意义上海派风格叙事的                         看,如果对王安忆从发表处女作《向前进》

              标签,更大可能是其小说写作的自觉更新,                        到最近的《五湖四海》进行一个由前到后
              这三部作品和她具有中期风格的作品有很                         的梳理,除了肉眼可见的差别外,其内在
              大不同,例如语言更为节制、多用短句,                         的承继关系也十分明显。
              故事的紧凑性更强,那种慵懒闲适宛若话                              这种承继肯定是要讲共性的。譬如,

              家常一般的笔调变得短促奋进,这种形式                         王安忆的语言,从《雨,沙沙沙》之后的
              上的反重复写作,在带来惯有赞誉的同时,                        小说,她的语言就是成熟作家的语言,且



                                                                          2025 年第 2 期 名作品鉴    83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