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朔方评论》2025年第2期电子刊
P. 86

有自己的鲜明风格,非常考究。她前期以                         进行变与不变的尝试,而且毫无疑问,这
             《本次列车终点》为代表的小说还不存在语                         种尝试是成功的,但依旧不属于以怀旧、
              言不够节制的诟病,但从《长恨歌》开始                         远眺、精致、从容等为明显特征的最为核

              就形成了她中期絮絮叨叨的语言,例如开                         心的那类海派文学。如果再看《匿名》的话,
              头关于弄堂、鸽子的大段书写。往后,像《富                       就会发现它在王安忆的所有小说创作中都
              萍》《桃之夭夭》《天香》这类小说同样延                        是一个异数,不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是

              续这种语言风格,但并不像《长恨歌》这                         王安忆一个大胆的尝试,但似乎又和她一
              么极致,反倒有些向她早期小说语言风格                         贯主张的“小说就是讲故事”的现实主义
              复归的倾向,到以《考工记》为代表的后                         法则相距甚远,虽然她坚信这是成功的,
              期小说,语言风格简直是和《长恨歌》背                         但却遭到了比《长恨歌》大得多的来自读

              道而驰。                                       者和评论家的批评甚至质疑。王安忆也许
                 《桃之夭夭》和《长恨歌》有着非常                        是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或是自己也进行
              多的相似之处,它没有《长恨歌》这样强                         了何为小说创作正道的反思,以后再也没

              烈的个人风格,更像是一般意义上认为的                         有写过这种小说,也再也没有用过这种悬
              好小说,所以才会有这样的说法 :当读者                        疑与情节颠倒,几乎没有语言美感的方式
              一时接受不了《长恨歌》的时候,可以将                         写小说。
             《桃之夭夭》作为入手和过渡读物。毫无疑                              细细读来,《匿名》其实有王安忆以

              问,《长恨歌》是最具有王安忆小说中期风                        写作家族史为主题的《启蒙时代》的影子,
              格独特性的文本,而《桃之夭夭》则是最                         后者就因为其不厌其烦地书写被尘封年代
              为接近《长恨歌》的,但又更显端庄雅正、                        故纸堆里的故事被《当代》退稿,而王安

              更加容易赢得大多数读者的喜欢的文本,                         忆对自己苦心经营得意之作不受《当代》
              不像阅读《长恨歌》一样,喜欢的人喜欢,                        这样以发表现实主义小说为宗旨的杂志待
              而不喜欢的人则嗤之以鼻。相较而言,《富                        见很是生气,后来将它给了《收获》,也再

              萍》的语言太过于白描,通篇下来有些寡                         也没有给过《当代》稿子。而《匿名》显
              淡之感,且写的是上海最平凡女性市民的                         然是比《启蒙时代》有过之而无不及,涉
              故事,缺少那种“平凡人的传奇”的韵味,                        及凶杀案这样的她并不擅长的题材,需要

              像《遍地枭雄》则多了一些和上海的文化                         对情节很强的驾驭功力才能把它写好,而
              内涵不搭的粗粝的东西,已然脱离了传统                         王安忆的长处明显不在于情节,她擅长并
              意义上海派文学的范畴。至于《天香》,那                        得心应手的是日常,是描写,而叙事本身
              是一部近似于乌托邦的小说,虽然依旧是                         在她的小说中则屈居次位。

              在王安忆前中后期的大脉络中进行着变与                              牵涉到本文的论题,王安忆小说的中
              不变的尝试,更是在她的“中期风格”中                         期风格依旧有上述所说的很多支流,但最



              84   朔方评论     文艺评论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