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朔方评论》2025年第2期电子刊
P. 35

写作往往注意故事怎么讲、关注点在哪里,                        往会产生痛苦、不幸且是具体的、即时的。
              尝试以更多的细节引领读者,譬如向着什                         假如在生活某个瞬间遭遇不幸,不用反思
              么方向、看什么风景、动什么样的情感,                         就能感受到不幸。每一次人生的变故都应

              都极其细腻微妙。实际上,非虚构所借助                         当促使我们重新去思考为什么需要善、有
              的并不是故事情节本身,或者讲述的技巧、                        什么必要?正如苏格拉底所说 :“未经反省
              手法,而是作者如何敏锐地把握、理解真                         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他在暗示某种抽

              实。真实如同不断流动的水,善良却像是                         象反思可以帮助我们应对人生的种种偶然
              混沌中的一束微光,如同清凉的水足以令                         变故。
              人清醒,总是无影无踪让人难以捉摸。求                              虚构的善往往苍白无力,虚构的恶总
              真之路上如果缺乏了“光的指引”,所有的                        是千奇百怪。现实的恶往往平庸,但现实

              真实依然在黑暗模糊之中难以知晓。面对                         的善有一层一层的光芒。写作者要有能力
              庞大的未知,人们茫然、惶恐、不安,只                         看到现实的善,才有可能表达最黑暗的东
              要无限接近真实,便足够欣慰。真实本身                         西,否则对这些黑暗的理解是非常空泛、

              不能直接带来幸福,甚至意义,但它可以                         肤浅的。书写黑暗、死亡容易打动人,但
              破除封闭、排除弯路,开放且可经历善的                         小说家应该避免这样打动读者,这样的打
              检验。真实中暗自蕴含着善良的小径。小                         动太轻易了太廉价了。小说家要保持某种
              说家正是让精心设置的情节、人物拥有自                         自觉,小心翼翼对待文字本身的魅惑力和

              洽的能力,帮助读者在求真之路上无限接                         煽动力。如果写得还不错,更要警惕自己,
              近真相,如一汩汩清流时时浸润其间。                          不要滥用这种煽动力。写作本身即意味着
                  尽管善良永远与真实相关,但并非                        换位思考,将视线和认知转向他人,进而

              完全一致。虽然人们会说到让人惊叹的善                         让更多的他人的思维进程在作者头脑里运
              良,但让人惊叹的真实永远更为巨大,人                         转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写作中的“善”
              们无法认同那些不能忍受的真实也是善良                         不再是从自我投射出去的对于美好事物的

              的。所谓善良,往往是人们能够忍受也乐                         瞬间激情,也不仅仅是一种复杂的心智生
              意忍受的那部分真实。如果设定了这一定                         活,更是纯粹向上的精神指向。
              义,每一个人都可以视作一个变量,这个                              对普通人命运的共情担当、对个体生

              变量由每个具体的不同的充满变化的人构                         命的怜惜和尊敬,它的源头正是善。对于
              成。如果在善这个话题下再稍做逗留,会                         郭文斌来说,写作就是一种善的传递。万
              发现善和美、真一样,是一个在反思中才                         物皆备于我,众人都是亲人,太阳照好人
              有能力形成的哲学观念。善的力量可以帮                         也照坏人,老天下雨给善人也下雨给罪人,

              助人们度过幸福的一生,善是对人们经历                         这是更高的善,也是一种写作的大气魄。
              过的一生的考量。相对而言,善的反面往                         郭文斌已经把善视为“对幸福的应许”,并



                                                                  2025 年第 2 期 西海固文学评论小辑       33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