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 - 《朔方评论》2025年第2期电子刊
P. 38

外。小说家的写作试图讲述日常生活的记                         种种意外。小说家常常使用这种随机的意
              忆和经验,同时保存日常生活的真实状态,                        外,赋予人物、故事一种不可逆转的力量,
              努力对生活进行还原、提纯,并预先设计                         但这种偶然性的力量在增加作品真实感的

              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等,以及小说叙                         同时,也让读者丧失了对于未知世界的兴
              事的语言、节奏、气息、结构、空间、时                         趣,因为小说中的意外、偶然已经和日常
              间等。但庸常的写作者可能不会意识到,                         生活高度重合,甚至是轨迹、结果趋同,

             “还原”不是完美的复制。具有生活经验                          小说世界剩下的是一个充满必然性和不可
              的读者可以预知现实生活的变化、走向。                         能性的现实世界。倘若要恢复生活世界的
              随着人物对话、故事情节的发展,读者可                         偶然性,小说家必须跳出对于自我和同类
              以完全猜到结局。如何打破读者的生活经                         的过度关注,在虚构之上重新架构超越现

              验,成熟的小说家必须让人物具有自己的                         实的想象空间,增加更多“看上去无用”
              逻辑和内在情理,这几乎决定了人物或者                         的情节,比如弥漫在小说中的次要细节、
              故事是否具有令人信服的生命力,呈现出                         风景描写、冗长议论等“闲笔”,讲述主

              更多的变数与趣味。因此,小说的叙事需                         人公遭遇意外之后,周遭人们的反映、省
              要旁枝逸出的意外。这种意外不仅在于人                         察,尤其是对“我”的冲击。之后,它只
              物的对白,更在于故事的“戏剧化”结局,                        保留最为必要的部分,也就是说,最富教
              符合主题的内在发展逻辑,这也让小说的                         益的部分,从而营造出一种真实生活的质

              虚构具有了某种真实感,在打破读者日常                         感抑或荒谬感。
              经验的同时,写出了真实生活的复杂性、                             《陪木子李到平凉》奠定了郭文斌短
              多面性,才会影响读者的内心。相反,写                         篇小说的创作基调,包括《玉米》等作品

              作者如果执迷于反映真实,写出的“真实”                        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意外的结局。《陪木
              也是空洞、单薄、片面的,反而产生了一                         子李到平凉》中的那玉红,在主人公“我”
              种虚假感。                                      的回忆中逐渐复活,突然而至的意外打断

                  郭文斌的短篇小说具有自成一体、浑                       了众人的美好回忆 :“就在她的生意最红
              然天成的自然特征,提取偶发的日常生活                         火的时候,却不知因何服毒自杀了。”意
              片段,接纳了随机发生的真实生活,更回                         外更像是群山之中的湖泊,“注视着这些

              归到了日常的精神面貌。在过于喧哗和不                         水,你会觉得生活之外有着深不可测的神
              确定的当下,是一种陪伴读者安心接纳人                         秘和危险”(《陪木子李到平凉》)。《玉米》
              生“无常”变化的写作。郭文斌善于捕捉                         同样出现了突如其来的意外,天真无邪的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随机事件,这些随机发                         红红在偷玉米的那天夜里遭到迫害。突然

              生的事件事先毫无征兆,更像是一种作者                         出现的各种意外,更多的是一种隐喻,是
              亲身经历的真实生活片段,如同生活中的                         郭文斌刻意保持的思考姿态,作为叙述者



              36   朔方评论     文艺评论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