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朔方评论》2025年第2期电子刊
P. 37
郭文斌写作内在的主要动因既源于对 时可能沦为机械复制的写作,不仅难以打
善的哲学思考,也不认为书写复杂的社会 动读者,更容易陷入说教的陷阱之中。一
现实就能建立有效的沟通。他试图通过自 个生命可以改变一个生命,其中的纽带就
己的写作重新建立与世界对话和思考的方 是善,那些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被精心拣选,
式,而一个作家所选择的文体、形式和叙 有意无意中透出了些许温良,从而成为世
述策略,往往需要作家能够建立起文本与 上的光、世上的盐。《瑜伽》中“父亲”“母
他所感受到的现实之间的隐喻、象征或精 亲”“儿子”“姐姐”“弟弟”“哥哥”“孙子”
神确证。如果能让叙事文本从具体的现实 之间的对话完成,普通的家庭因深情与爱
迈向某种精神的、灵魂的高蹈,文本的价 构成了一个微观乌托邦,一群以小偷小摸、
值和意义,就会自然呈现出来。 欺骗、诱拐为生并自得其乐的小人物形成
再如《剪刀》等短篇小说,对话在高 了和谐的默契,他们将既有的社会规范和
度符号化的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视角之间 伦理道德完全隔绝在这六个人所组成的家
反复切换,爱情、亲情、家庭等概念等如 庭之外,通过一种心心相印的默契方式,
同一场场细雨般扑面而来,不断地淹没读 以一种温和的心境表达了对周遭世界坚决
者的意识,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之中有了深 不融入的态度。这是一个看似不起眼,甚
陷其中的感觉。这种对话体的小说超越了 至这个家庭里的人都存在缺陷,但是迸发
建构在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 着生命力。这就是人在生命旅途中所能做
要素支撑的小说叙述模式,以对话代替了 的一切,是应该做的一切,以便安慰自己
小说写作的传统叙事方式,呈现讨论生命 惊慌的良心。这良心如此的沉重,已经无
价值、意义等的哲学意味,或者某种超越 法再忍受自己的痛苦了。主人公必须清楚
性的诗意。这些意味深长的对话是作者有 地认识,这痛苦是从哪里来,因为他并不
意要在小说写作中维持善的哲学的精神向 是注定要永远承载苦痛的斗争。善是一个
度,生活和生命始终存在终极意义的问题。 又一个不可复制的奇迹,建立在人性普遍
作者并不仅仅为了讲述一个人的故事,而 缺陷的小说叙事中,最终限制了其所能抵
是要将写作、思考放在生命的大视野中考 达的高度。
量,在他精心构筑的故事、人物中考验和
追究生命的价值、意义,而不是将人物、 三、偶然与意外
故事割裂为一个个零散碎片,它们就像是
飘浮在太空中的星体检视和求证人生的 “意外”往往成为一种打破常规的叙
意义。 事手段,使得小说叙事在时间、空间和情
值得注意的是,小说的哲学意味或者 节上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出现各种断裂或
趣味一旦脱离了人物、情节的丰富性,随 者错位。这种意外是叙事过程中产生的意
2025 年第 2 期 西海固文学评论小辑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