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 - 《宁夏教育》2022年第4期
P. 20

本 期 话 题          《宁夏教育》2022 NO.04


                型”教师,因此将大量精力和物力用于考证,忽视                           制,没有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一方面,教师参与
                了自身专业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另外,目前对职                            度不高。受制于职业院校办学特点和地方经济水
                业教育教师的职称评审仍坚持沿用普通教育的标                            平,教师在企业实践交流的机会较少。教师到企
                准,没有把“双师型”教师职称评审单列或者作为                           业实践后存在师资紧缺、课程开不齐等困难。教

                一项重要的加分指标明确,且评审过程中重理论                            师在企业实践未纳入教学工作量,没有补贴,也无
                科研能力,轻技术应用和转化能力,教师的项目开                           法从企业获取报酬,所以教师不愿意参与企业实
                发、技术证书、合作成果、实践经历等在评审指标                           践。另一方面,企业积极性不高。教师在企业实
                中权重过低。                                           践时间较短,难以为企业创造价值。由于顶层设
                     2. 培养机制不健全。一是政策落实不到位。                       计中并没有对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培养做出细
                职业院校旨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教师                            化要求,且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和激励政策,导致
                不能只注重学历。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                            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机制不健全,参与主动性不
                展越来越重视,有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政策频                           高,培养力度不足。
                频出台。但是,由于缺少对相应政策落地情况的                                三、以九大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职业院校
                有效评价、监督和奖惩措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好的政策措施没有真正落实                                1. 深化“双师型”教师认证评价制度改革。建
                到位。二是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对“双师型”教                           立“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和资格认证制度是职业
                师队伍的认定和管理机制,包括认证标准、管理规                           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体系建设的基石,科学制
                定、考核评价、职称评定体系,尤其是“双师型”人                          定“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和资格认证制度需要建

                才的培养规划和实际操作方法。职业院校教师培                            立三维体系。一是在横向上制订“双师型”教师专
                养模式中,存在培训方法单一、技能和实践培训不                           业标准,建立资格认证制度。自治区要结合我区
                足、与“双师型”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合等问题。三                           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条件等制订统一的
                是引进渠道不畅。高校招聘必须通过公开招聘, “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细分认定指标、量化认定
                公开招聘考试注重理论,这无形中为能力较强但                            标准,将教育、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和职业院校
                学历较弱的人才设置了障碍。                                    人事管理机构作为“双师型”教师认定机构,组建
                     3. 激励机制不完善。一是我区职业院校普遍                      “双师型”教师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全区职业院
                缺乏针对“双师型”教师工作特点的管理措施,缺                           校“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日常组织及管理工作,同
                乏衡量“双师型”教师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及作出                          时探索兼职教师参评职业院校教师任职资格的路
                贡献的指标。二是教师的工资待遇和职称评审并                            径,其中高职院校和应用型本科高校可自主评定,
                未将“双师”素质纳入其中,所以教师对于提升“双                          不占岗位职数,职业院校教师还可根据校企合作

                师”素质缺乏主动性。三是职称评审缺乏激励政                            需要申报参评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
                策,对“双师型”人才没有倾向性加分。行业专家转                          格。二是在纵向上分层级设定“双师型”教师专业
                为教师以后,需要先考取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资格                            和资格认证标准。为适应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
                证,再看是否满足所转评的专业技术职称级别相关                           业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要求,“双师型”教师专业
                教育教学、专业实践、科研等条件要求,此过程要求                          和资格认证标准可以设置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
                较多、时间较长,不利于行业专家进入教师队伍。                           别,同时建立“双师型”教师认定专业技术证书目
                行业专家转为教师以后,若不参评高校教师系列                            录、专业证书级别和“双师型”级别相对应的标准,
                职称,则又无法认定为“双师型”教师。                               明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向。三是在垂向
                     4.校企融合不深入。“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不仅                      上,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年审注册、择优晋级和
                需要顶层设计,还需要院校保障落实和企业深度                            动态调整制度。对“双师型”教师资格以五年为一
                参与。由于目前的政策不具有强制性,政府推动                            个周期进行认证审核,摒弃只认证书、不论能力的
                存在制度壁垒,无法有效发挥其主导作用。政府、                           认定方式,对于教育教学、专业实践、业务贡献等
                学校、企业和教师个体间缺乏有效的交流沟通机                            成果突出、成绩显著的“双师型”教师按照专业标

                18   NINGXIA EDUCATION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