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朔方评论》2024年第1期电子刊
P. 85

看待个人创作与时代声音之间的关系呢?                         针。《少水鱼》之所以让那些亡魂出来说话,
              在个体性和时代性之间,期待成为一个怎                         除了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尊重,也是为了把
              样的作家?                                      消沉于历史长河河底的声音打捞上来。因

                   卢一萍 :小说家更愿意逆着时间的河                     此,我期待成为一个能从时代喧嚣中打捞
              流往历史的纵深处走,去探寻人类遗失在                         出个体之声的作家。
              时间和历史深处的那些东西。当下的东西                              廖越 :现今,人们将科学界的“燃

              更适合新闻报道,即使写成小说,也有报                         点”一词引入作家的文学创作研究,这一
              告文学的直观味道。写入小说中的人或事,                        词被用来形容那些在某一时刻点燃作家创
              最好还是经历过时间的打磨或沉淀。过于                         作灵感和激情的生活经历、旅行记忆和哲
              现实的事物的面目往往是模糊不清的,作                         理思考,类似于最初让作家产生创作兴奋

              家有时需不囿于写实,找到属于自己在写                         的点。作为一个在虚构和非虚构写作中皆
              实和写意之间的一把标尺。时空感和模糊                         有建树的作家,您不仅常年奔波于喜马拉
              的地域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小说                         雅山、天山、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冈底

              的张力。我在小说中去虚构一个故事发生                         斯山,还有帕米尔高原、阿里高原,塔克
              地的目的,也是如此,有时候我只是把生                         拉玛干沙漠等地,还在此过程中笔耕不辍,
              活所见之处文学化了,所以带有虚构想象                         真正做到了“无论经历了怎样的人生波折、
              的色彩。这也是摆脱时代众声喧哗的一个                         生离死别,有一件事情是我一直在坚持的,

              好办法。时代总是过于喧嚣,使人难以分                         那就是写作”。结合您说过的自己“在纪实
              辨哪些声音对我们是有用的,我们好像在                         文学写作里获得了一种如何认识世界、体
              众声喧哗间无处可逃。对此,只有时间可                         察现实内部的能力”,这是否意味着非虚构

              以解决。至于人物塑造的“异”、情节构思                        写作不仅是您恒久的素材,同时也是您展
              上的“异”、叙述视角上的“异”,关乎一                        开虚构写作的“燃点”与驱动?能谈一谈
              个作家的风格,关乎一个作家的独特性和                         其中您最耿耿于怀并成为您虚构写作“燃

              辨识度,每个作家对此无不孜孜以求。                          点”的旅行经历吗?我注意到,您还将长
                   个人创作当然会反映时代的声音,所                      期的旅行经验喻为“背对热闹、功利、喧嚣,
              以才有作家是时代代言人这样的说法。当                         甚至生活本身”,这或许是您对日常生活体

              然,这种声音必须是具有文学性的。个体                         验的突围,还是您希望通过“背对”这一
              的声音看似是微弱的,不可或缺 ;时代之                        行为来应对非虚构写作时汹涌而来的实时
              声却为巨响,无比宏亮,它无疑能轻易淹                         情绪情感,以此达到剥离自我意识,在与
              没个体的微小声音。小说家就是把个体的                         现实保持距离的过程中哲思性地还原真实

              声音从喧嚣的时代之声中打捞出来的人。                         的世界,实现文学客体和自我主体的精神
              这是一个高难度的工作,有时如同大海捞                         重塑与情感内省?您近期投身于各类小说



                                                                        2024 年第 1 期 访谈与对话     83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