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1 - 《朔方评论》2024年第1期电子刊
P. 81
及我在帕米尔高原戍边的经历,执勤、巡 廖越 :在您的虚构和非虚构作品中,
逻都多依靠军马,我算是做过三年骑兵。 无论是长篇小说还是纪实采访,都能看到
而且,马也是生活其间的柯尔克孜人、乌 西部的茫茫大漠、边疆哨所、雪域高原、
孜别克族人、塔吉克族人、维吾尔族人的 迷人草原,这些西域极地意象不仅突出了
重要工具。我们对马都有很深的情感,可 西部独有的自然地理特征,还展现出极地
以说是生死相依。我写马,有时其实是为 空间下撩人心弦的人文风情。您在《帕米
了更好地写人,写人性,写那片土地上的 尔高原》序言中曾言 :“在以后的作品中,
生死相依。《名叫月光的骏马》中的小说也 我要让塔里木、阿里、帕米尔这些名字在
因涉及与马有关的书写,语言自然有些诗 文学上变得响亮。就像让·科克托让阿尔
意、飘逸,故事性就显得相对弱一些,带 及尔变得响亮一样——他说‘阿尔及尔弥
有世界初创时的那种气息,这也是我想通 漫着羊肉和茉莉花的香气’。”您在讲述故
过这个虚构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保持一定距 事时,是否会借助现实中的一些标志性地
离的方式。 域性要素建构小说人物的情绪景观,并借
正是因为有大漠高原这样的地域风 此加强读者地域感知、表达地域意识,对
物、地理气候,人才会有那样生存环境下 地域特征进行文化意义上的再次形塑?
的生存方式,它对人造成的影响是生活 卢一萍 :我之所以说过“在以后的作
在其他地区的人所没有的,其中最打动我 品中,我要让塔里木、阿里、帕米尔这些
的是坚毅、勇敢、豁达、执着等难以言尽 名字在文学上变得响亮”这样的话,其实
的极地精神,我从自身、但更多是从他们 也只是我的理想,意在时刻提醒自己作为
那里认识、体验和感知到了这片地域的东 写作者身上所肩负的时代责任。但凭我一
西,这些东西对人的影响也因此显得尤为 己之力,我哪能做到,只是希望在未来有
独特。 更多的作家来做这件事,当众人笔下都出
在选择小说意象时,我倾向于在小说 现带有鲜明地理标志的西域空间体时,人
中,以“神”的俯瞰视角来观照小说里的 们也就能持续更新对西北人文地理空间的
万物众生,既心怀悲悯而又平等地看待他 认知。
们,有人称这种视角是为实现大地儿女殊 我的这些小说和纪实文学是陆陆续续
途同归的“自我隐身”,而我则希望借此 写成的。在创作小说时,我并没有那么明
达到对环境与人物之间所持制约关系的客 确地想要“借助现实中的一些标志性地域
观把握。在我看来,个人的感受其实就是 性要素去建构小说人物的情绪景观”,我
繁复时代的个体样本,个人成长的观察和 选择某个地域,定然是因为小说本身的需
体悟将贯穿起深远广阔的时代风貌和社会 要。有时候,我不想去选择一个实有之地,
图景。 即使那个地名是实有的,我也会将其虚
2024 年第 1 期 访谈与对话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