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朔方评论》2024年第1期电子刊
P. 87
写了偏执的爱,注重探究变态的人性,人 的改变,我有可能向现实主义靠近。既然
在高压之下的变异”。观之您在小说结构、 现实主义是“无边”的,那它就还有开拓
语言及思想内涵上的全面颠覆,这是否意 的无限可能性。经典化的追求,其实是每
味着您将持续采用反讽和象征等手法,以 个想成为优秀作家的写作者都在为之努力
此在文本再现与历史过程之间寻找一种激 奋斗的恒久目标。但这其实是一种奢望,
活文本意义的叙事策略?另外,您还曾提 经典与否只有时间才能确认。在当下,我
及自己对经典化的追求以及通过“寓言性” 们能做到的,就是利用各种文学表现手段,
增加小说思想厚度的实践,您如何看待文 把自己的作品尽可能写好。所以,“新锐”
学中的“新锐”、“异质”与“经典化”的 也好,“异质”也罢,其实都是作家在构
关系? 思中摆出脱离日常经验格式的架势,或者
卢一萍:我用三十年时间,完成了“新 说只是作家的一种写作策略,与“经典化”
寓言四部曲”。的确,这些作品都采用了反 没有什么关系。
讽和象征的手法,在当时或是现在都具有
一定的试验色彩,先锋意味,“新寓言四部 卢一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成都军区
文艺创作室副主任。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情
曲”不同程度上代表了我在小说创作上反 王国》《我的绝代佳人》《白山》《少水鱼》,小说
传统或者不走传统路线而所做的努力,也 集《帕米尔情歌》《天堂湾》《陀思妥耶夫斯基与
荒漠》《名叫月光的骏马》《无名之地》,随笔集《不
可看作是我为在读者心中留下哲思倒影所 灭的书》《世界屋脊之书》,长篇非虚构《八千湘
女上天山》《祭奠阿里》等。曾获解放军文艺奖、
做的尝试。我的逆向而行,是希望自己不
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报告文学奖、中宣部“五
断突破自我极限,这离不开我曾长久生活 个一工程”奖、上海文学奖、四川文学奖等 ;作
品曾入选“亚洲周刊 2017 年十大小说”“收获文
在极地环境下所孕育出的抗争精神与战士 学榜”“芙蓉文学双年榜”等。
意识,我始终在寻找文人与战士的同体方 廖 越,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2022 级
硕士研究生。
式。接下来的写作,我可能会做一些相应
2024 年第 1 期 访谈与对话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