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朔方评论》2025年第2期电子刊
P. 54
拒周思甬,选择离开,看似不符合生活逻 成为乡土精神的永恒注脚。
辑,实则彰显出杨春燕对周思甬的爱已经 《月亮山下》人物众多,即使是配角,
超越了生命本身,是一种刻骨铭心、了无 作者同样精雕细刻,洞察人性入木三分。
尘埃的无私的爱。杨春燕从“抗争家暴” 比如,曹庆儿的单纯善良、助人为乐,何
到最终“放手成全”的牺牲,折射传统伦 凤治的憨厚朴实、吃苦耐劳,麻石匠的心
理与现代意识的激烈碰撞。在这种大背景 地善良、手艺出众,杨鹞客的老成持重、
下,像出身于贫下中农家庭的杨春燕与出 处事圆通、白秀才的儒雅聪慧、仪表不凡,
身于右派家庭的周思甬之间的联姻几乎不 文德利的巧言令色、身无长技,雷震天的
可能。这些在政治高压与生存极限中萌发 徇私枉法、贪婪成性,吴有德的阴险狡诈,
的爱情,构成了中国社会转型期最富悲剧 吃喝嫖赌,贾阴阳的装神弄鬼、妖言惑众
性的情感标本。 等,共同构成乡土社会的众生相。作者采
许桃花被作者塑造为传统农村贤妻良 用“白描点睛”之法,使次要角色亦成为
母的典范。她勤劳、善良、无私,为周思 特定历史阶段的典型符号。对这些人物的
甬默默付出,是传统“贤妻良母”形象的 描写,虽然用墨不多,但是人物性格凸显,
文学再现。她不识字,与周思甬的结合除 表现出作者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的
了遵从“父母之命”外,就是实实在在的“油 努力,是对中国当代乡村人物形象画廊的
盐酱醋”。经历了两段感情的周思甬,接 出色贡献。
纳许桃花既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生存策略, 三是表现在地方文化内涵的书写上。
也是人性本真由浪漫理想式婚姻向踏实生 《月亮山下》的故事主场地在西海固,作者
活的过渡。许桃花与周思甬婚后生下三胞 不仅对当地的生存环境、自然景观和社会
胎,因无力抚养,将二丫送给了权世才夫 风貌做了生动的描绘,更注重对地方文化
妇,她曾忍辱负重瞒着家人三次徒步赶夜 内涵的深沉表现。
路到县城卖血……她自卑且坚忍,贫穷、 作者对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熟语(谚
饥饿如影随形伴随着她,但却从未压垮过 语、惯用语、歇后语)、方言、俗语、顺口
她,始终保持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对苦 溜的创造性灵活运用,形成独特的“西海
难的超越。她的人生轨迹诠释了“苦难哲 固话语场”。比如,谚语“人哄地一天,地
学”——真正的伟大在于认清生活真相后 哄人一年”,“小麦种到泥窝窝,狗娃噙的
依然热爱生活,这种在生存困境中绽放的 油馍馍”;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舅
人性之光,成为解读那个特殊时代的精神 (旧)”“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棒
密码。作者通过“卖血养家”“送养骨肉” 槌剜牙——夯口着没法说”;俗语“死马当
等细节,将传统贤妻良母形象提升至存在 活马医”“强扭的瓜不甜”“炒面捏娃娃是
主义高度,其“认命却不屈从”的生命态度, 熟人”;顺口溜“山是和尚头,水往沟里
52 朔方评论 文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