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1 - 《朔方评论》2025年第2期电子刊
P. 51

《月亮山下》的文学价值与精神向度











                                                                                     ◎赵炳庭




                  作为与西海固大地血脉相连的书写                        会画卷,其原汁原味的艺术追求,构成了

              者,董顺学的创作根植于其特殊的人生轨                         他小说独特的美学风格。《月亮山下》主
              迹 :从生产队会计到国营企业厂长,基层                        题突出,线条明晰,结构严谨,布局精致,
              四十余年的工作经历赋予他透视乡土社会                         情感丰沛。在故事的大开大合之间,能够
              的多维视角。这种“在场者”与“观察者”                        做到前后呼应、错落有致。尽管小说涉及

              的双重身份,使其叙事既饱含深情,又兼                         人物众多,时间跨度大,但故事环环相扣,
              具批判性、反思性。值得注意的是,董顺                         结构匀称,作者把控题材的能力令人称道。
              学对西海固的书写并非简单的风情展示,                         它是一部知青生活自强不息的心灵史、奋

              而是通过“贫困史”与“奋斗史”的双线                         斗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真实再现在党
              交织,完成对乡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寓言                         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砥砺前行的创业史、脱
              式表达。                                       贫史。总的来说,小说有以下三方面的
                  对董顺学而言,《月亮山下》这部作                       特点。

              品的写作,已经超越了单纯文学创作的意                              一是表现在展示生活广度与心灵的深
              义,这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也是他全部                         度上。在生活的广度上,《月亮山下》继承
              人生理想与经验的倾情投入。用他自己的                         了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全景式地再

              话说就是 :“我想写一部能反映家乡改革开                       现了中国农村改革开放前后跨越五十余年
              放以来发生巨大变化的小说。”年过古稀,                        西海固发展变迁的真实历史,尤其是作者
              仍老当益壮,笔耕不辍,首部长篇,就出                         对农村重大变革的深刻领会与真诚书写。

              手不凡,董顺学以独特的笔触和深邃的思                         1975 年到 1985 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
              考,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生动而丰沛的社                         历史节点,终结了人民公社时代的低效体



                                                                  2025 年第 2 期 西海固文学评论小辑       49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