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朔方评论》2025年第2期电子刊
P. 56

四维空间的审美诗意建构




                                   ——读曹兵诗集《我在田野等风吹过》





                                                                                     ◎马君成




                  曹兵诗集《我在田野等风吹过》收录                       是他们的休息场所和放松的地方,与他们

              了 206 首作品,无不带着独特的生命印记,                     白天紧张繁忙地建造豪华的高楼大厦形成
              它们忠实地再现了诗人的成长、探索与蜕                         鲜明对比。与铁皮屋中的大多数麻木的打
              变,朴实的语言,灵动的节奏,释放了诗                         工者不同的是,曹兵是一个疼痛的见证者、
              人强大的意象塑造能力,完整呈现了曹兵                         记录者。

              从青年到中年的打工生活、农事生活、读                             “无悲伤”是夜幕下铁皮屋中民工饮
              写生活、情感生活四个方面,分别以“夜                         酒、打牌、追剧、闲谈、做梦、失眠等生
              幕下的铁皮屋”“风雨中的麦地岔”“意识                        存状态的集体写照,也是观察者痛彻心扉

              中的超我体”“照片上的于小姐”建构了诗                        的反语。不仅不是“无悲伤”,更是“大面
              歌审美的四维空间。他的诗空间开阔,就                         积的忧伤”。“无悲伤”“小幸福”是与“莫
              像一座南北通透、高门大窗的花园式洋房,                        名的悲伤”“心上秋”(意在“愁”字)相

              让读者身居其中,流连忘返。                              反印证的。开篇第一首诗《深夜,一列火
                                                         车经过》就写了一双醒着的眼睛对打工生
                  一、夜幕下的铁皮屋                              活的回顾。《无处告别》写打工者之间的竞

                                                         争,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取代了年逾花
                  曹兵青年时期出外打工,在散工之余,                      甲的李老头,老者不甘心退出工地,引发
              坚持在铁皮屋进行诗歌创作,用“夜幕下                         冲突,诗人写道 :“一个人离开,空气并没
              的铁皮屋”建构了诗歌审美的一维空间。                         有占去多余的部分 / 整个晚上,我只记得

              铁皮屋是都市打工者的标志,是他们的临                         他满头白发,和父亲一样 / 在这里,我们
              时宿舍,是城市提供给民工的居住条件,                         都是没有表情的机器人 / 没有人在意年龄



              54   朔方评论     文艺评论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