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朔方评论》2025年第2期电子刊
P. 50

化冲击,内心却异常坚定与纯净。无论是                         并且赋予了强烈的参与感。当女性终于可
              勇敢智慧的奶奶,还是温柔坚韧的妈妈,                         以对生活、工作、学习有具体规划并付诸
              抑或是苦命孝敬的莲香,都以一种近乎本                         实践,就不仅仅是传统叙事中的“贤内助”

              能的方式诠释着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在她                         了,而成为大事小事的决策者 ;当云子妈
              们身上,能看到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对                         带动其他妯娌去赚钱时,展现出了超越性
              信仰的坚守与传承,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别的组织能力 ;当中国乡村女性从“家庭

                  马晓雁在多重视角下进行的女性话语                       附属品”到“发展主体”艰难转型,《西大
              权的建构,不但完成了情感化叙事的任务,                        滩》也为性别研究提供了文学样本。
              还使得家族史不再是单一视角的“他者叙                             《西大滩》在一些方面还有欠缺。首
              事”,而是成为不同女性经验的对话场域 :                       先,结构上,前半部刻画了复杂人物群像,

              年轻一代通过聆听长辈讲述,完成对家族                         呈现了中国式家庭关系的张力与社会批判
              史的认知建构 ;长辈则通过后代的反叛,                        锐度,细腻出彩,后半部却显得仓促潦乱,
              实现对自身经验的反思与重构 ;乡村历史                        结尾匆忙,张力不够。其次,关注“社会

              也不再是教科书式的宏大叙事,而是渗透                         变革”、关注“文化传承”的力度不够,特
              在婆媳争吵、母女对话、姐妹私语中的温                         别是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再到农业农村现
              情故事。                                       代化这一过程中,所经历的多种问题和复
                                                         杂矛盾刻画不够。

                  三、文学视域下的时代价值和社会                             总之,《西大滩》以女性视角,剖析
              反思                                         了西北乡村半个世纪的家族肌理,书写了
                                                         一个家族在山乡巨变的大时代下的生命

                  作为一部家族小说,《西大滩》不局                       史、生活史、精神史,书写了一群生存在
              限于个人记忆的私语,在地域文化中寻找                         乡土之上的女性的生活面貌与情感样态。
              精神根系,在性别经验中发现历史规律,                         当我们再次审视家族史时,那些在厨房、

              使家族史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精神脐                          在窑洞、在田间创造历史的女性身影,她
              带,它的独特在于从小处透视整体,用小                         和她们的故事,亦是历史最温暖的注脚。
              说形式包孕时代的整体性和复杂性。

                  时代总是向前,一切都在变化,村庄                           高丽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
                                                         家协会会员,固原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固原五中
              既在亲历也在佐证。从“他者化书写”到“主                       正高级教师。作品曾在《人民日报》等发表,有
              体化建构”,马晓雁试图打破“男性主导历                        文字被译为英文。出版散文集《让心灵摇曳如风》
                                                         《在低处在云端》《一路断想唯有时光》《秋高雁声
              史进程,女性承载历史苦难”的传统范式,                        声》,评论集《剪灯书语》,长篇小说“教育三部曲”
                                                         《疼痛的课桌》《沉默的黑板》《喧哗的凳子》。曾
              不仅证明女性是“他者”也是“主体”,是
                                                         获冰心散文奖、孙犁散文奖、叶圣陶教师文学奖、
              历史的“承受者”更是历史的“建构者”,                        梁斌长篇小说奖、徐霞客游记奖等奖项。



              48   朔方评论     文艺评论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