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 - 《朔方评论》2025年第2期电子刊
P. 46
爱的人们》通过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书写, 使用西北方言词汇,虽强化了地域特色,
将西北乡村的贫瘠与苦难转化为充满诗意 但也形成阅读障碍,例如 :“心疼”(表漂
的艺术世界,羊圈门乡村不再是封闭的、 亮可爱)、“孽障”(表可怜)等词的情感浓
落后的空间,而是承载着生命韧性与文化 度远超普通话语义,非西北读者需依赖注
记忆的精神原乡。马金莲的美学实践是对 释或语境猜测,削弱了语言的直接感染力。
当代乡村叙事的重要拓展。 这种语言选择在增强真实性的同时,无形
中构建了“文化壁垒”,与作家试图传递的
三、方言突围 :民族共同体中的生命 人性关怀形成张力。其二,口语化与文学
交响 性的失衡。部分段落过于追求方言原生态
呈现,导致具有语言粗糙化倾向,同时日
《亲爱的人们》的语言艺术实践,本 常化、细节化的堆砌稀释了文学的叙事动
质上是在建构新型民族文化共同体。纵观 能。对比沈从文、汪曾祺“用方言如盐入水”
马金莲目前已发表的所有小说,她的笔触 的化境,马金莲的语言处理稍显生硬,缺
几乎一直扎根本土,写西海固,用西海固 乏对口语的提纯与转化。这些语言实践的
方言俗语入文,让小说的风格独具特色。 不足,恰恰折射出当代中国乡土写作的普
这种语言运用不仅丰富了乡土文学的表达 遍困境 :如何在保持地域特质的同时实现
方式,提升了小说的艺术价值,也真切绘 普世情感表达,如何让农耕文明的语言基
就了西海固的乡韵乡情、乡音乡貌,弘扬 因在数字时代继续突破,如何在传统赓续
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马金 与现代转型间找到平衡点。马金莲小说语
莲通过方言的文学转化,将地域性语言经 言的探索与局限,恰恰为当代文学提供了
验上升为普适性审美经验。 珍贵的反思样本——语言的真正生命力,
语言是作家和外界进行情感交流和 或许正存在于对自身缺陷的清醒认知与持
思想对话的重要媒介,它是区别作家间个 续突围中。
性魅力的重要表现特征之一。马金莲构筑 《亲爱的人们》的语言不仅是书写表
了其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是,作为一 达的工具,更是生命本身存在的方式。通
名地处中国西北地区的作家,马金莲的小 过借助方言词汇、语音等在“黄土味”与
说语言艺术成就并没有被国内众多的评论 “生命性”,“语言建构”与“方言诗学”之
家、读者所认识,缺乏一定的“人气流量”。 间建立起了新的文化美学平衡,让作品获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其语言在凸显特色的 得了与时代对话的开放性。
基础上也显现出不足。其一,小说中大量
冶明花,宁夏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
44 朔方评论 文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