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朔方评论》2025年第2期电子刊
P. 44
特殊的地形和地势,增加了羊圈门人们担 存,适应这里的环境,遵循自然生态的规
水的难度,于是便有了“台窝”的出现。“台 律。这里的山最终也通过直播的镜头成为
窝”在西海固方言中,“台”指高台、台阶, 外界人们欣赏的风景之一,具有了审美的
“窝”指凹陷,合在一起来讲就是便于行走 价值。黄土作为一种自然地理符号,既是
的台阶。一排排弯弯绕绕的台窝共有一百 中华农耕文明的摇篮,也是生态问题的缩
零八个,印证的是一辈辈羊圈门人在艰苦 影。羊圈门人在黄土地上年复一年耕种,
环境中留下的脚印。同时,在小说尾声部 既记录伤痕,也播种希望。黄土作为特定
分,这种宿命感由马一山这位“黄土大爷” 的地理事物不是无言冷漠的,作者常常采
完成了完美的闭环,台窝路也成了羊圈门 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赋予生命力和情感,
生态风景中的一部分。这一组组一百零八 将黄土特征身体化,消解主客对立,增强
个台窝是用脚步丈量的长度,更是衡量生 文本的诗意。当小说中的主人公们面对生
命韧性的精神尺度,“台窝”功能的转变 活的艰辛和挑战时,贫瘠的土地似乎也在
也是叙事对象审美化的转变。时代在发展, 诉说着他们的不易 ;而当他们迎来希望和
社会在进步,羊圈门终于有了自来水,但 转机时,村庄里的绿树成荫、田地里丰收
马一山临终前还是不忘挖那一条条通往一 的庄稼、小河流水则成为他们内心喜悦的
眼泉水的道路,这是一条祖先留下来的生 象征。这些描绘不仅展现了西北山区的自
命水路,饮水思源、吃水不忘挖井人自古 然风貌,也反映了当地人的生活环境和生
以来便是中华民族美德。在过去一眼水的 存现状,同时也隐喻着人与自然之间和谐
稀缺性与现在自来水的丰饶性中,马金莲 共生的生态审美关系。
写出了生存绝境中人性的至暗时刻,也捕 随着时代的变迁,马金莲笔下的风景
捉到了羊圈门在社会脱贫致富中不被遗忘 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发展生态乡村旅游,
的星火燎原。 治理乡村的生态环境。成长百年的“三棵
山——黄土。在中国文化中,山象征 柳树”枯木逢春,一眼泉水不再成为稀缺,
稳固与神圣。羊圈门的山是“鳖盖山”,小 小河里的水也奔腾起来了,羊圈门人积极
说中是这样叙述的 :“真的像一只巨大的 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山、树木、河
鳖,弓起脊背懒洋洋趴在那里。山路像是 水等一切都朗润起来了。这些变化不仅改
世人拿刀子刻在鳖背上的线条,因为鳖壳 善了乡民们的生活条件,也让他们对未来
坚硬,线条刻得艰难,弯弯绕绕的。”祖祖 充满了更多的期待和憧憬,脱贫致富与自
辈辈羊圈门的人们生活在这“鳖盖山”里, 然生态实现了辩证统一,也具有了美的象
俗话说“靠山吃山”,可“鳖盖山”增加 征意义。
了羊圈门人们生活的难度。但这里的人们 总体来看,《亲爱的人们》小说中这
并没有怨天尤人,抱怨环境,而是努力生 些从黄土中生长出的自然生态环境语词,
42 朔方评论 文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