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朔方评论》2024年第1期电子刊
P. 55

是因为细节吗?似乎这些原因都有,但又                         于文本本身所具有干预现实生活的能力路
              似乎不全是,我一直在苦苦寻找着那个最                         径,具有中国特色的选刊、选本的“文选”
              为重要的着力点,无论是情节、人物、细                         促成路径,不断获奖的加深路径,影视化

              节还是哲思都是从创作主体及文本本身出                         改编的“普罗大众”路径,等等。但这
              发的,但经典小说能够永流传与一代又一                         些路径的开发归根结底还是依赖于文本本
              代的读者有很大的关系,从读者接受美学                         身的情感因素,是否能够与最广大的读者

              的角度而言应该是情感共鸣,也就是共情,                       “共情”。
              这是阅读主体与创作主体在小说文本所构                              小说是关注人的内心情感世界的,尤
              建的时空中的交流与碰撞,从而产生共同                         其是带有普遍意义与价值的情感更是其所
              的情绪情感的深刻体验,这绝不是物理反                         关注的重中之重。这是中国小说的典型传

              应,而是有效的化学反应。因此我认为,                         统与文脉,尤其是明清时更为注重“情
              情感是小说创作的灵魂所在,也是经典小                         理”。明代李渔说 :“凡说人情物理者,千
              说永流传的不二法门。我特别认同作家刘                         古相传。”清代西湖钓叟则说 :“小说始于

              庆邦的那句话,他说 :“从本质上说,小说                       唐宋,广于元,其体不一。田夫野老能与
              是情感之物。小说创作的原始动力来自情                         经史并传,大抵皆情之所留也。情生则文
              感,情感之美是小说之美的核心。我们衡                         附焉,不论其藻与理也。”现代周作人说 :
              量一篇小说是否动人、完美,一个重要的                        “我们写文章是想将我们的思想、感情表达

              标准,就是看这篇小说所包含的情感是否                         出来的。能够将思想和感情多写一分,文
              真挚、深厚、饱满。倘若一篇小说的情感                         章的艺术分子即加增一分,写出得愈多便
              是虚假的、肤浅的、苍白的,就很难引起                         愈好。”当代钱谷融也曾说 :“文学作品本

              读者的共鸣。这就要求我们写小说一定要                         来主要就是表现人的悲欢离合的感情,表
              有感而发,以情动人,把情感作为小说的                         现人对于幸福生活的憧憬、向往,对于不
              根本支撑。我们写小说的过程,就是挖掘、                        幸的遭遇的悲叹、不平的。”经典小说《凤

              酝酿、调动、整理、表达感情的过程。”刘                        凰琴》继承中国古典小说的“情理”传统,
              庆邦提出了“小说是情感之物”的论点,“缘                       将丰富的人生阅历内化为情感体验,更具
              情而作”的创作路径,他的创作实践也践                         有“沉郁顿挫”的特点。其并不是单纯着

              行着这一标准。这与历史上刘勰之论“夫                         眼于小说的艺术审美价值追求,而是更加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注重对小说情感空间的开拓,执着于对具
              李卓吾之论“《水浒传》者,发愤之所作也”,                      有普遍意义的“人情物理”和“世道人心”
              形成了遥相呼应的关系与印证。                             的深入开掘,强调情感的日常化、伦理化、

                   诚然,考察当代小说经典化的路径                       传统化。这种对情感空间的深入开拓极易
              不难发现,除了与读者共情之外,还依赖                         与读者产生共情的化学反应。《凤凰琴》就



                                                                        2024 年第 1 期 名作品鉴      53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