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朔方评论》2022年第1期电子刊
P. 82

肉相关。“京派文学”近百年来做出了巨大                        如海》中尝试的,引入海归和异质文化的
              的贡献,给北京这座城市积累了一个巨大                         外来目光,重新审视全球化背景下的一个
              的数据库,跟这座城市相关的历史、政治、                        现代又古老的北京,我相信兼听则明,不

              经济、文化、地理、风土人情等,在很大                         同的目光之下,才可能出现一个更加丰富、
              程度上都已经实现了相应的文学化表达,                         立体和无限接近真实的北京。
              在中国的城市中,应该是文学化程度最高                              郑润良 :就题材而言,我感觉《北京

              的城市之一。我的写作自然也从历史和当                         西郊故事集》可以归入底层文学的范畴。
              下的“京派文学”中汲取了相当多的营养。                        时至今日,文学界对于底层文学吐槽的声
              营养之一,是前辈和当下的同行们以文学                         音已经越来越多,很多人对于此类题材中
              的方式展示了一个宽阔和幽深的可见的与                         的血泪横飞越来越感到不耐烦。这与此类

              不可见的无限切近真实的北京,他们把这                         题材小说作者跟风化、同质化、模式化有
              个复杂的北京纳入了文学范畴,让这里的                         很大关系,但并不能因此抹杀底层文学的
              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言一行都具备了                         价值。与色调阴暗的底层叙事不同,你笔

              文学化表达的可能。营养之二,他们已经                         下的底层人物带着来自故乡“花街”的淳
              虚构和想象出了一个可能的北京,这个北                         朴与温情,无论是期待一场大雪,还是梦
              京也是我的“北京”展开的起点。营养之                         想驾驶自己组装的汽车在北京奔驰,他们
              三,他们已经发现了一个无限接近完善的                         身上有一种站在“屋顶上”指点江山的豪

              北京的“城市性”,因为他们的发现如此丰                        气和梦想,尽管最终可能黯然离场,但这
              富和周全,逼迫我选择一个更加独特的视                         一代人内心深处“到世界去”的激情不会
              角,由此才可能产生相对个人化的“北京                         因此消泯。你觉得自己的这一系列作品与

              叙述”。老舍、王朔他们的文学北京已然成                        底层文学有关联吗?你如何看待底层文学
              为世人关于作为城市的北京的公共记忆和                         写作?
              想象,在这个意义上,文学的功能的确强                              徐则臣 :“底层文学”的命名,我认

              大,他们文学的力量也同样极为巨大,怎                         为是个权宜之计,随后迅速泛滥的同质化
              么评价都不过分。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城                         和模式化,让这个类型的写作越发地溢出
              市,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文学,后来者会                         了文学的范畴。除了一度与政治意识形态

              有自己的北京和北京叙述,也必须有自己                         关系超常紧密的写作,很少有哪种写作潮
              的北京和北京叙述。就我个人而言,我能                         流能够产生如此高亢的道德优越感。这是
              够拓展和补充的方向,一是外地人眼中的                         它的问题,但也不能因此一叶障目,否定
              北京,尤其是外省的边缘人,就像《啊,                         它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就是对沉默的大多

              北京》《跑步穿过中关村》和《北京西郊故                        数的一次再发现。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在“为
              事集》等小说中展示的 ;此外就是《王城                        生民立命”这一角度上,并不能让人十分



              80            文艺评论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