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4 - 《朔方评论》2025年第2期电子刊
P. 64

“真心捧场,哪吒加油!”这样的口                        压缩为“友情化解宿命”的套路化叙事,
              号在电影院内外响起——观众们不仅仅是                        《封神演义》中“剔骨还父”所承载的伦理
              为了欣赏优质的影片而来,更是为了见                          与个体冲突的哲学深度因情节的大改而不

              证这一国产动画的辉煌时刻。迄今为止,                         复存在。哪吒不再与父亲隔膜,宿敌三太
             《哪吒 2》的票房已成为 2025 年全球和内                     子摇身一变为蹙眉凝目的美男子,原本可
              地影史的双料冠军,令人不得不惊叹,这                         敬可爱的仙师变成了川味胖子,这种处理

              部影片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万众期待的文化                         或许源于主创对大众市场接受度的考量,
              符号。                                        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悲剧内核的震撼
                                                         力,使故事更偏向“爽文”式的情绪宣泄。
                  三、影视诠释中商业娱乐与人文底蕴                            在主角英雄式叙事的作品中,如何

              的平衡思考                                      避免配角塑造的扁平化,首先是要规避配
                                                         角沦为功能化符号。相较于哪吒的主角光
                  在“后春节档”的这一阶段,《哪吒                       环,李靖夫妇的形象被固化为“牺牲型父

              2》依然强势引领,成为承载观众情感与                         母”,细究缺乏对其时代局限性的描绘 ;再
              期待的电影 IP。“10”后的书包、文具盒,                     者,龙族作为反抗天庭压迫的族群,其悲
              手中的玩具卡片、盲盒,在今年的开学季                         情底色被简化为反派动机,未能深入探讨
              席卷“哪吒潮流”,青少年儿童以津津乐                         权力结构与族群生存之间的复杂性。相较

              道的电影中的台词为乐 :“你打我噻”“天                       于 1979 版《哪吒闹海》中父子剑拔弩张的
              雷滚滚我好怕怕,突破天劫我笑哈哈……”                        关系背后是伦理冲突、误解和失语,《哪吒
              在春节档落幕之后,哪吒的“丑童”形象                         2》在改编人物小传之后,没有在其他地方

              依然产生了巨大的蝴蝶效应,在商品包                          体现出“父权”、儒家孝道、三界尊卑为哪
              装、网络设计、文旅新媒体宣传中依然活                         吒戴上的沉重枷锁,反而战斗的逻辑偏于
              跃,哪吒故事还能带给我们什么?一方面,                        简单化。

              我们相信,我们的神话,终将成为世界的                             《哪吒 2》延续了票房市场所喜爱的“大
              故事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哪吒形象                        片审美”,设计了高密度的动作场景与特
              融入商业影视诠释过程中对传统审美的                          效,部分打斗场面更多地服务于动画技术

              稀释。                                        展示,这种“为燃而燃”的倾向可能导致
                  首先,商业逻辑削弱了对主题表达的                       观众在观影时段内反复被调动起情绪,在
              叙事深度,情节设计在为“爽点”“爆点”“笑                      影片后期偏向情感疲劳,同时也挤占了“文
              点”让路。魔童系列设定了“逆天改命”                         戏”的细腻铺陈,使得关键情节转折(如

              的核心主题,但在处理时呈现出简化倾向。                        哪吒与敖丙的关系转变)显得仓促。影片
              例如,哪吒与敖丙的二元对立关系被过度                         对哪吒神话的娱乐化解构固然体现了团队



              62   朔方评论     文艺评论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