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朔方评论》2025年第2期电子刊
P. 67
追寻亦是对自我的坚守,却令他活在了现 顾,对得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周爷爷的集体
实的泥淖中,成为被现实监禁的历史囚徒。 关照。即便到了年轻一代的谢望和们,依
即便后来谢天成出于对妻子的爱而被迫与 旧承续着这份互帮互助的情谊。这种不是
妻子一起在公路上跑长途,但他依旧难以 血亲却胜似血亲的情感联系俨然与中国传
割舍曾经的运河与船。 统基于地缘的人情关系相契合,这种关系
正是运河带来的这份历史精神,让运 建立于长期稳定的交往和熟知的基础上,
河人代代相传,在新的时代变革中成为运 通过道德情感而不是法律契约维系,彼此
河人守望传统的历史动力。如陈睿对运河 之间形成了默契的情感信任。
中的沉船进行考古,并成立了民俗文化博 显然,创作者对于剧中人物居住空间
物馆,周海阔在运河沿岸开设运河书苑, 的设置用意明显,将大院空间的居住方式
周宴临和邵星池传承着运河沿岸的饮食文 挪到运河边上,旨在体现中国传统聚居文
化,历史的脉络在现实中延续。即便剧中 化和乡土社会的结构特征。创作者选择将
另外一条更早的历史线索——意大利人小 大院设置为剧中人物的居住空间,将个体
波罗的运河情结和中国寻亲故事,亦在今 安置在集体生活空间之中,这样大院中的
者的视野中充满了情感化的表达,是中外 人们就有了邻里密切往来的可能,从而形
民间友谊的演绎,这种情谊延续到意大利 成亲密的人情关系,用意在于表达中国社
后人马思艺与夏凤华、谢望和、周海阔等 会独特的集体生活模式和人情关系。这与
同辈人之间。我们看到,大运河的历史情 现代意义上的公寓楼塑造的陌生邻里关系
感始终在流淌不息,甚至成为跨国间人们 形成鲜明的对比,因而,当剧中花街面临
情感交流的纽带。 改造,曾经的大院生活难以为继时,夏凤
其次是运河边大院文化的民间伦理。 华主动为几户人家寻觅了一处新的大院以
对于运河人家之间的情感演绎,电视剧《北 供大家延续过往的亲近关系。“花街”也具
上》则主要放置在“花街”这一地理空间 有了更加浓郁的传统文化表征,剧中的人
中呈现。剧中“花街”是一条充满民间生 物几乎用“花街”替代了“洪淮”,如北漂
活气息的街巷,五户人家居住在花街的一 的谢望和、夏凤华等人每次都以“回花街”
个大院中,具有紧密的情感联结。在第一 表达回家。“花街”俨然是“家”的别称,
集,导演就用一个四分多钟的长镜头,将 这个“家”不仅仅是其出生与成长的物理
院中的每户人家介绍一遍,表现五户人家 空间,也是深具中国传统人情关系的文化
在空间上的亲密距离。“花街”住户们俨然 隐喻,其中蕴含着“群居安全感”的心理
将彼此视为家人,他们彼此照料,毫无芥 需求和情感寄托,“花街”与运河一起构成
蒂,比如,邻居们对谢天成跑船赔钱的谅 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解,对年迈的马奶奶及其孙女马思艺的照 最后是运河精神承续的都市关怀。“北
2025 年第 2 期 艺术论坛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