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朔方评论》2025年第2期电子刊
P. 15

家、古典文学家和山林文学家手里。不消                         探讨。他的作品采取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说,这种看法是太过于武断了”。                            对社会的阴暗面进行了无情的批评与揭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提出                       露。夏志清先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分析与

              了文学改良“须从八事入手”的主张,“须                        评价更为犀利。
              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从某种程                             鲁迅在日本学医归国后,先是在浙江
              度来看确实涉及了文学的内容,但这内容                         绍兴府中学当了三年的监学兼生物教员,

              究竟是什么,并不明确。他提倡以白话文                         后又在教育部任佥事职位。从作品的人物
              代替文言文,这是文学革命的一个重要内                         形象来看,鲁迅“对于农村人物的懒散、
              容,它对于否定封建旧文学,创造白话的                         迷信、残酷和虚伪深感悲愤,新思想无法
              新文学,有其进步意义 ;但是,总的来看,                       改变他们”,因此,鲁迅“摈弃了他的故乡,

              他的主张和态度,既模糊又软弱,改良主                         在象征的意义上也摈弃了中国传统的生活
              义色彩极重。夏志清认为,胡适在白话文                         方式”,但“故乡同故乡的人物仍然是鲁迅
              运动中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他不但认识                         作品的实质”;从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内容

              到白话文的教育价值,而且还是第一个肯                         及创作技巧来看,鲁迅“对于传统生活的
              定白话文的尊严与其文学价值的人。在胡                         虚伪与残忍的谴责,其严肃的道德意义甚
              适看来,中国文学能有今天的成就,乃是                         明,表现得极为熟练,这可能得益于作者
              因为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有通俗的作品                         的博学,更甚于他的讽刺技巧”,以《狂人

              以非正统文学姿态出现的缘故。当时提倡                         日记》为例,作者“没有把狂人的幻想放
              白话文学,不但不会与中国文学的传统脱                         在一个真实故事的构架中(本来没有人要
              节,而且还是保证这一传统继续发展下去                         吃他),所以鲁迅只有加油加醋,把各种中

              的唯一可靠办法。                                   国吃人的习俗写进去,而未能把他的观点
                                                         戏剧化”;从创作的态度来看,鲁迅“作为
                                二                        世事的讽刺评论家”,他“自己并不能避免

                                                         他那个时代的感情偏见”,作为一个和同时
                  夏志清认为五四时期的小说写得太浅                       代其他作家相比来说复杂得、多思考得多
              露了,技巧幼稚,看人看事不够深入,对                         的名作家,在鲁迅一生的写作经历中,他

              人心的发掘不够,在描绘人间现象时没有                        “对青年和穷人,特别是青年,一直采取一
              提供深刻的、具有道德意味的了解。也就                         种宽怀的态度”。客观上来讲,这种态度,
              是说,现代中国人写的小说显得浅显,而                        “事实上就是一种不易给人点破的温情主
              不能抓住人生的道德问题。                               义的表现”。从作品的价值来看,他只想把

                  大多数学者认为,鲁迅把创作的注意                       赤裸裸的社会现实表达出来,做一个精神
              力集中于对国民性“病根”及“劣根”的                         上的医生来为国为民服务,他“怕自己流



                                                                          2025 年第 2 期 创作探析    13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