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朔方评论》2024年第1期电子刊
P. 18

应该是新人必备。                                   姆雷特,活着还是死去,他选择活着,在
                  小说《雕栏玉砌应犹在》以明清易代                       向死的拷打中活下来。
              之际由贵族沦落到底层的徐青君为人物原                             他的命运转折于最后一次代杖,在昔

              型。徐青君是徐达后人,明末魏国公的弟                         日的魏国公府上,他从小长大的地方。传
              弟,秦淮河畔的“中山公子”。小说以第一                        统伦理价值观苏醒,以“太上不辱先,其
              人称叙述人物经历的种种细节,还原塑造                         次不辱身”的祖训判定自己是一个辱先且

              了一个饱满而独特的徐青君形象。这个以                         辱身的人,六十杖是对他的身体、意志、
              历史为依据的小说人物,是不是一个“文                         人格的全面考量。作者笔触深入到他的精
              学新人”?他看起来似乎不具备介入当代                         神世界,挨完六十杖,他“用尽最后一丝
              生活的可能,然而可贵的是,作者以对其                         力气大叫 :‘我是中山公子徐青君’”,这

              底层生活艰辛屈辱的细节化呈现,写出了                         声呐喊,是绝境之中意志本能的呐喊,求
              这个人物身上来自传统的文化价值、直面                         生或者说求死都有可能,是回到昔日生活
              生活和尊严的人格追求、俯身求生的坚定                         公府的身份归属的觉醒和呐喊。他得救了,

              意志。小说里的南京和今日的南京不是同                         在发还的东园里耕作、生活,自力更生。
              一个南京,但秦淮河的水、河边的市井街                             从人格自新和意志实践性的角度看,
              巷、白鹭洲公园犹在,读者循着小说文字,                        徐青君这个非虚构的人物,在作者虚构还
              可以真切地看到一个沦落底层的贵族男子                         原的具体场景中获得了文学新人的必备元

              苦苦挣扎求生的场景。他给人哭丧、举灵                         素。他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伦理的操
              幡,为此还拜了师傅。他认真地想要去当                         守和风骨。他的人格自我在沦落前后、复
              乞丐,甚至去当新贵的佣人,最后以代杖                         归和贫穷时是前后如一的,自尊、尊重别

              为生,成了职业代杖人。作者细致地描写                         人,爱自然,不欺人,孤傲自守。文中的
              代杖这门营生的具体从业经过,怎样接活,                        对比人物是秦淮妓女张元和范钰。一个冷
              怎样扑在大杖下,怎样养伤,养好了再接                         酷无情,一个知恩图报。处境可以变,朝

              活。古代的杖刑不是随意的棍棒,而是有                         代可以变,总该有些什么不变,那个不变
              规定尺度的刑罚。在一次次死而复生的杖                         的就是人格,是需要意志践行的自我,是
              刑后,他竟然感觉到了身体有如“上古神                         人之为人、我之为我的基本品格。处境对

              物息壤”。息壤是神话中天帝的神物,是一                        比中,徐青君人格的自新能力、意志的创
              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后用来代                         造力和行动力体现出来。传统儒道文化的
              指泥土。这本身就是一个象征,当一个人                         人格伦理已经深入到徐青君的意志内,即
              被迫低到泥土里的时候,他反而获得了一                         便到了绝境依然坚守。选择活下去而不是

              种生生不息的意志力和生命力。一场场杖                         自杀,选择代杖的营生辱身而存身,无
              刑考验着他的意志,他是被抛到地狱的哈                         论富贵贫贱不辱没他人亦不由他人辱没自



              16   朔方评论     文艺评论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