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 - 《朔方评论》2024年第1期电子刊
P. 13
的是杨志军的《雪山大地》。这部作品获得 种温暖的诗意。通过一个比照可以看出,
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当然是因为它是一 同样是写饥饿,张贤亮的小说是以现实主
个优秀的文本,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它为 义的笔法来写,而杨志军等作家则举重若
新的中华民族文明的建设亮起了一盏边地 轻,通过特殊时期草原与城市生活的对比
的明灯。杨志军沉浸于雪山之下的青藏高 来重现饥馑的岁月。马步升散文中的西部
地,写雪域高原上汉、藏人民的共同生活, 高原更多地充斥着哲思的品质,犹如空谷
却又不动声色地将笔触转向命运的大起伏 之音在回响。
与变化。杨志军在写汉、藏人民的生活与 三是古老文明的美学新探源。当西部
汉、藏文化的交融方面从容不迫,举重若 作家向古老的文明溯源时,各种不可预测
轻,散发出一种新的文明之气。在这里不 的美学风格出现了。《本巴》的美学风格
得不提到贾平凹——他虽然是 50 后作家, 就非常独特,这个文本是时间的简史,是
但其创作精力之旺盛,创作量之大让人震 语言的狂欢,这样的作品呈现出的美学新
惊,同时,其长篇小说中对于古老的秦文 变是始料未及的。可以说,通过《本巴》,
化的发掘与书写也是亮起了一盏独特的文 刘亮程完成了一个作家的质的变化。梦境
明之灯。 与现实、出生与死亡、青春与衰老、遥远
二是自然景观的新的美学发掘。提到 的历史与真实的世界在小说中密切相连,
西部文学,首先想到的是西部的风景。在 梦与醒的无穷可能在小说中一一实现,从
以往的西部文学作品中,西部的自然景观 某种程度上拓展了西部文学,抵达了当代
要么是人物生存的一个背景,要么是一个 文学的新的美学境界。叶舟将目光投向河
抒情的所在。前者如路遥等人笔下的黄土 西走廊古地,其《敦煌本纪》《凉州十八
高原,后者如昌耀等诗人笔下的内陆,海 拍》等作品是对古老河西文明的一种新探
子诗中的西藏、敦煌、祁连山。关于生存 源。李学辉则将笔力置于生于斯长于斯的
的艰难,不必多说。有关抒情的西部,则 凉州,其“凉州三部曲”中有关凉州古老
并未在西部文学的研究中引起足够的关 文明的发掘堪称独步。徐兆寿近年来的创
注。新的西部文学美学观中,西部的自然 作则是通过文化散文的方式对文明进行探
景观、地理风貌不再只是人物活动的背景, 源,其《西行悟道》《补天 :雍州正传》等
而是一种象征性的存在,比如《雪山大地》 是另一种文明的“凿空”,既往的中心与边
中的汉、藏人民对雪山大地的崇拜,完全 地的二元关系被打破,于文明的脉络中再
是一种信仰的表达。与此同时,作家们对 现了一种西部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刻度。
西部的自然景观的描写也与以往不同,他 四是新的文体探索与美学发现。小说
们更多地描述着如诗如画的壮美西部,即 是一个时代的心灵史,是对时代精神现状
便是写生存艰难的西部,也仍然保持着一 的勘探,弋舟的小说有很强的文体探索特
2024 年第 1 期 文艺观潮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