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宁夏教育》2024年第1-2期
P. 118

课 堂 课 程          《宁夏教育》 2024 No.01-02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郝少梅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立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离
                    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因此,语文教学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内在的精神品
                    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从五个方面阐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素养;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050(2024)01-0116-02

                     中学语文教育肩负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 作为语文教
                                                                                                  [2]
                化、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                           师,更要教育引导学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
                重要任务。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蕴                            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坚定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信
                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作为语文                            心。对初中生来说,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
                教师,有必要深入研读课标,挖掘教材中中华优秀                           的灿烂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站
                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内涵,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                            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中国式现代化
                策略与方法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                            发展道路,这些精神财富往往蕴含在教材的选文之

                的熏陶浸染,培养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                           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
                和思想水平。                                           培养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更新教育理念,在文言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
                的重要性                                             秀传统文化。文言文是中华悠久历史的最好见
                     2022 版新课标特别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证,学习文言文能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历史文化。
                育,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热爱                           但学生对文言文的思想内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光大。在课程内                            成为学习的难点和障碍。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又
                容中,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主题和核                            比较传统,那么学生就更加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心思想理念。在学业质量中,根据不同学生的年                            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诵读,增强学
                龄特点,分四个学段对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                            生的情感体验,体会古典语言独特的魅力;要敢于
                化提出不同要求。特别是在第四阶段(7-9 年级)                         创新,更新教学理念,尝试新的、有趣味性的教学

                中,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积累常见                           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譬如学习《木
                的文化现象,推荐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作品,概                           兰诗》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尝
                括这些作品的典型形象和典型事件。因此,在语                            试让学生去揣摩作者创作时的心理。这首乐府民
                文课堂教学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显得尤                            歌最突出的正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
                为重要。这样,能够让初中生更加了解中华优秀                            的品格的颂扬,因而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
                传统文化知识的内涵,完善传统文化知识体系,提                           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这种繁
                高学生文化底蕴和思想境界,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简安排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争的冷淡和疏远心理。基于这样的分析,木兰就
                的策略                                              不再仅仅是一个被贴上了标签的、抽象的女英雄
                     1.加强引导,让学生真正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                       形象,她首先是一个有血有肉、关爱双亲、多愁善
                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持                           感又爱美的普通少女,但当她不得不承担起“阿
                                     “
                走自己的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                          爷”应承担的责任时,她又义无反顾地奔赴疆场,
                             [1]
                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                          立下赫赫战功。因此,木兰这一英雄形象既有英

                116  NINGXIA EDUCATION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