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朔方评论》2024年第1期电子刊
P. 43

余秀玲诗词的几个特点











                                                                                     ◎沈华维




                   我于五年前因诗教工作认识余秀玲,                      作事业来干。余秀玲长期在银川市西夏区

              之后共同参加过几次采风活动,陆续读过                         政协任职,并兼任西夏区诗词学会会长。
              她创作的一些诗词作品。2023 年,她出版                      她把对诗词文化的兴趣爱好,转化为一种
              了诗词集《拾翠记》。作为宁夏诗词界的后                        工作责任,着实难能可贵。为推动中华诗
              起之秀,余秀玲的诗词创作之路,起点高,                        词文化事业在西夏区的传承与发展,2017

              路子走得正,虽然她写诗时间并不长,但                         年初,由她牵头,将“开展中华诗词之乡
              她的悟性很好,加之勤奋刻苦,进步比较                         创建活动”的建议列入当年西夏区政协提
              快,其驾驭题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颇具功                         案。该提案得到西夏区委、政府领导的高

              力,诗词作品已初具面貌。她的诗词作品                         度重视,在辖区内大力普及推广诗词“八
              视野广阔,题材广泛,写景、状物、抒怀、                        进”诗教活动,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
              唱和等涉猎很多,但其作品中数量最多、                         面给予充分保障,经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
              质量上乘的,我以为还是对宁夏山水的赞                         力,2019 年 10 月瓜熟蒂落,西夏区成为

              美,对塞上风情的描述,对家乡发展成就                         宁夏首个“中华诗词之乡”。余秀玲适时为
              的欣喜,对绿色生态的讴歌,体现出她对                         当地政府提供创建活动的具体措施,积极
              家乡炽热的情感和浓郁的乡土情结,这类                         配合这一文化工作,带动诗友开展了形式

              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在《品贺                         多样的诗教活动,协调解决人力和财力方
              兰山东麓葡萄酒》中写道 :“根伸天地旷,                       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
              坐等信花媒。”可见其诗性与风格。                           的工作,实属功不可没。西夏区以政协提

                   余秀玲对家乡、对诗词的挚爱,体现                      案的形式,将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活动
              在她把推动诗词文化的发展视为责任、当                         纳入西夏区委、政府重点工作的做法,在



                                                                                              41
                                                                          2024 年第 1 期 文学评论    41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