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朔方评论》2024年第1期电子刊
P. 41
过景与情的相互衬托,其词境使读者陷入 岛》)春日迟迟,但终于来到。春夜、月
浓浓离愁而无法走出。 明、琴音、花香、浅梦,这一切都让人迷
古往今来,秋天让多少文人墨客魂牵 恋,让人领略到词的深情和隽永。塞上的
梦绕,生命在西风中呈现或华丽或感伤或 春天,在永康岛,有湖水荡漾,碧柳依依。
愁苦或悲壮的色彩。范仲淹的秋天是“塞 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她更期望人们拥有
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充满着 健康的人生,“情未了,光阴逝去人不老”,
西风的呼啸,驼马的嘶鸣,南归的雁连头 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望和祝福 !
也不回就飞走了。那时候,“人不寐,将军 在这些词里,马翚将自然人化,使自
白发征夫泪”。柳永的秋天,则是“寒蝉凄 然物象更为生动、可亲、和谐。让人深切
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杨柳岸,晓 感受到“诗是有声的画,画是无声的诗”,
风残月”。离愁别绪中的伤感,“更与何人 也体现出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和谐
说”。时至今日,诗人马翚更是传承了这种 统一。
离愁别绪 :“月冷星寒,风催归雁,梧桐细
雨枝头。看霓虹明暗,雾锁帘钩。最叹湖 三
边瘦柳,依依聚、无语难休。箫音起,西
窗煮酒,又祭清秋。 休休!岁微物谢, 最后再说说马翚诗词的艺术特点。
千万遍轮回,谁可强留?更蕊飘香砌,烟 宋词有豪放和婉约之说。王国维《人
漫层楼。多少离情别苦,东流去、不忍回 间词话》中更是标举了“境界说”,他说 :
眸。流连处,魂牵梦萦,另是新愁。”(《凤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
凰台上忆吹箫·秋祭》)深秋几度风雨,梧 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
桐茎黄叶枯。月冷星寒之夜,诗人借酒浇 此。”“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
愁,叹万物轮回,匆匆流逝。“多少离情别 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
苦,东流去、不忍回眸。”让人们感受其中 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马翚的诗
蕴含的沉重的离别之痛,以景染情,显出 词继承了中国诗学的优秀传统,在“境界”
独特的艺术美。 中“意会”,在“意会”中求得“味外之味”。
当然,马翚笔下并非只是一阵秋雨一 诗人将客观景物经过思想感情的熔铸,凭
阵凉,一阵秋风一阵寒,她心中的春天更 借艺术技巧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诗的境界。
是惹人爱恋 :“塞上春来风景好,桃李竞 如《鹊桥仙·七夕 》词中写道 :“萧萧风
放莺声袅。碧柳为墙香蔓俏。永康岛,明 起,纤纤云淡,长恨鹊桥就晚。经年才渡
珠坠落湖城角。 早看日出拂细草,晚 巧夕缘,冷烟里、分襟晓箭。 佳期如梦,
来抛饵从容钓。康健人生一至宝。情未了, 别情迷乱,又惹一腔幽怨。何时银汉换冰
光阴逝去人不老。”(《渔家傲·春到永康 蟾 ? 教情种、夕夕有盼。”这阕词章,婉约
39
2024 年第 1 期 文学评论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