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朔方评论》2024年第1期电子刊
P. 37
记者一直是媒体与传播研究的重点议题。 都羡慕极了,也想争取在《宁夏日报》亮个
优秀的记者善于记录时代、讲述故事,甚 相。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是张强在青
至与受众建立更亲密的情感联系。记录时 春岁月中不可磨灭的印记,热爱和追逐如此
代变迁,反映真实事件,深挖背后的故事, 美好——对文学的爱好让他坚持写作,提升
传递正能量,讲好中国故事是记者的主要 文学素养,报考大学新闻专业使他更具有新
任务。张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他一直 闻人的专业性,这些综合因素使得张强有缘
扎根在现实的土地上,记录着这片土地的 一步步向“日报社”靠近。
时代印记,为人民群众讲述着时代的故事。 1984 年国庆节之后,张强和刘中去拜
正如《中山南街 47 号》中所说 :“诚然, 访秦克温老师,张强用生动的细节描写讲
记者不是史家,其责任是传播而非修史, 述他见到老师前的紧张和激动 :“我们既内
但是当他记录发生的新闻时,还要能契合 心忐忑,又神圣提气,两人在眼光对望中
时代,审视当下,启迪未来。”书中的大量 互相打气,坚定地爬上了编辑部三楼。长
文章,既是鲜活的新闻稿件,也是我们这 长的楼道里寂静无声,我俩还分别伸手,
个时代变迁的足迹。一则新闻简短,背后 给对方整理发型。”在这一系列的描述中,
却沉淀着一个个有着时代印记的故事。 不仅体现了见到老师前的紧张,更凸显了
张强内心对文学的热爱之情。1984 年 12
三、热爱的底色 月 29 日六盘山文艺副刊上,经秦克温老师
编发的散文《山区,我向你祝福》是张强
张强在《中山南街 47 号》中写道 :“我 的处女作。这对于一个大学二年级的学生
1987 年 7 月一头扎进党报阵地,融入新闻队 来说,是莫大的鼓舞,能在省级党报上发
伍,36 年一路走来,办报纸写稿子,干了自 表文章,这为张强之后的写作之路开了个
己喜欢干的职业。那些曾经的成长细节,成 好头,更激起了他对写作的无尽热爱,正
为我的喜乐 ;那些远去的红花绿叶,依然在 如他自己所写 :“记得在《宁夏日报》上看
我心间生动。”张强坚守在岗位多年,靠的 到我这篇文字变成铅字时,我激动得想翻
就是自己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张强的报社琐 几个跟头,借了同学的自行车,骑在校园
记就是从上大学给《宁夏日报》写稿子、当 里飞奔不停,谁想拦也拦不住。”
实习生等一些经历开始的。那时宁夏仅有几 从大学开始写作发表作品,再到进入
份报纸杂志,是张强向往的文学圣地,盼望 报社做记者,日复一日重复着编辑工作,热
着能够在上面发表自己的作品。1984 年 9 月 爱让他坚守三十六年,这份热爱也是一种
的一天,张强在读当日的《宁夏日报》六盘 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以及追求卓越的
山文艺副刊时,在版面右上方发现了杨云才 精神追求。唯有热爱,才能义无反顾、坚
的一首诗,他把报纸拿给同学刘中看,二人 持不懈。张强凭着对职业的热爱,对读者
35
2024 年第 1 期 文学评论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