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朔方评论》2024年第1期电子刊
P. 34

灵活生动的语言风格,因为他懂得,这                          赵华本人就是石嘴山人。让外地读者通过
              样的语言风格才能让小读者爱读、喜读、                         阅读自己的作品,产生对自己家乡的美好
              乐读。                                        印象和向往之情,也许这是一个作家更应

                   作为从科幻向现实题材转型的一次尝                      该有的乡土情结和贡献吧。
              试,《贺兰山下》也存在一些美中不足之                              三是对“我”周末回到家的温馨场面
              处,在此提出我个人的一些看法,以期抛                         缺少生动描写,尤其是晚上一家人在一起

              砖引玉。                                       吃饭时的情景缺少描写。也许,少年时代
                   一是对石嘴山市本地地域特色体现                       的赵华每次回到家,由于繁重的农活导致
              还不够丰富。正如著名评论家王泉根先生                         家人吃饭时少言寡语,吃完饭就早早入睡;
              在序言中所说 :“如果能把那位抗战老兵                        但是以个人的不成熟看法,我认为既然是

              江爷爷的身份由四川人直接写成宁夏当地                         小说,就可以虚构出一种家人笑语喧哗的
              人,满口的四川方言改成贺兰山下的方言                         喜乐和温暖图景,如此,才会给小读者更
              土语,那小说的地域色彩就更浓郁了。”王                        多一些积极、快乐和希望的感染,才能更

              泉根先生的观点,我也深表赞同,如果把                         好体现出赵华作品的“温情”。一句话,此
              江爷爷改成石嘴山市本地人,那么对他的                         时需要笑声。是或不是,愿与赵华一起探
              生活、语言等描写,就会让小说更加充满                         讨,也愿与小读者们一起探讨。
              一种神秘的宁夏风情。                                      当然,尽管存在这些美中不足,《贺

                   二是对江爷爷的来历交代不清。小说                      兰山下》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少年励志小
              中写道江爷爷是四川人,退伍后一直在宁                         说。当年那个少年赵华,已经成功地走向
              夏工作,退休后也没有回到四川。在此我                         了他的梦想,走出高高的贺兰山,不但

              有个疑问 :江爷爷是因为什么原因来到宁                        大学毕业,而且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儿童文
              夏的?如果能把这一点交代清楚,那么江                         学作家。衷心祝愿,赵华以他的热爱和执
              爷爷的形象应该会更加丰满。                              着,在未来的日子里为读者奉献更多文学

                   通过阅读赵华的系列科幻作品,不难                      精品。
              发现,赵华似乎对四川很有感情。我不知
              道这是为什么,但是我认为,既然小说故                             马忠华,宁夏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

                                                         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散文选刊》《朔方》

              事发生地是宁夏石嘴山,那么,作品当然                         《回族文学》《黄河文学》《六盘山》等刊物。
              体现出浓厚的石嘴山味更好一些,更何况











              32   朔方评论     文艺评论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