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朔方评论》2022年第1期电子刊
P. 17

特性(包括它的外观形式)原本是自然的                         本不需要对象。这种观点的漏洞也显而易
              东西,由于人为的活动扬弃了自然存在物                         见。前一种观点认为作品美是客观存在,
              的自在性,使之具有了人的(社会的)特                         美只能认识(反映)而不能创造,并习惯

              性,成为主客观的统一体。从人的实践活                         地把欣赏“美”视为一种同“物质”概念
              动,即人的存在角度看,与人具有关联的                         一样的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把主体人的
              自然实体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体。                        审美活动(审美评价)看作是人的意识对

              作品的审美特性(由自然特性转化而来的)                        客观存在的“美”的反映。审美活动中当
              是与人关联的自然物的一个特殊层次。这                         然包括认识,这样看,不是毫无道理,但
              个特殊的层次即自然对象对社会的人的审                         是把问题太简单化了,这是以认识论框架
              美价值。斯托洛维奇曾经指出 :“对象的                        研究美学带来的片面认识。其实,应用价

              审美属性所包括的东西,除了它的物质以                         值论学说研究审美现象,已为大多数人所
              外,还有某种另外的东西”,“审美中自然                        承认与接受。客观事物的特性怎样会成为
              以外的东西不是别的,而是审美的社会方                         审美特性?如果用价值论观点看,这就是

              面——对象对社会、对社会的人的客观意                         审美价值的特性问题。价值离不开主体的
              义。”他同时特别强调 :“只有马克思主义                       需要和欲求,以往的美学研究恰恰忽略了
              哲学能够认清社会历史实践的作用,在这                         这一点。要解决客观对象的审美特性问题,
              种实践的基础上形成自然和社会、社会和                         一方面要说明对象物本身固有的某些特

              人的相互关系,产生现实现象的客观的社                         性,如上所分析玉作为对象外部形式的因
              会—人的意义,同时产生它们的审美价                          素及形式规律等,更重要的是说明哪些特
              值。”(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中                       性对主体具有审美价值,即适合满足主体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4 年版,第 80、81 页。                的审美需要。
              以下注版本同)                                         有人喜欢用绘画色彩画面来说明自然
                   我们在研究文艺作品的审美特性与自                      特性与审美特性的关系,坚持认为,文艺

              然特性的关系中曾出现过两种观点 :一种                        的审美特性就是客观对象事物的某种自然
              观点是把作品审美特性同自然特性等同起                         特性,并且竭力说明这种自然特性与“人
              来,把作品审美对象看作是纯自然对象,                         化了的自然界”毫无关系。这种观点的

              所谓文艺作品的“美就在自然物本身”。这                        困难并不在于说明美的客观性,而在于说
              种观点实际是轻视社会历史实践和人类创                         明审美特性如何就是自然特性。欣赏绘画
              造美的实践活动的作用。另一种观点则断                         色彩的天然画面造型怎样会引起美感呢?
              然否认外在对象(包括自然对象)在审美                         对象的某些自然特性与审美特性之间有着

              中的意义,认为活动就是一种情感活动(所                        什么必然逻辑联系?这是美学上最难的问
              谓“情感的外射”),就是“自我欣赏”,根                       题,“美的本质”有多难,它就有多难。从



                                                                          2022 年第 1 期 理论研究    15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