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宁夏教育》2024年第1-2期
P. 133
课 堂 课 程
《宁夏教育》 2024 No.01-02
个传热快》一课演示实验前,教师可以提出疑问: 生思考:怎么减小摩擦力并大胆提出假设,从而激
“妈妈炒菜的锅铲的握柄为啥制造成木头或者塑 起学生进一步用实验验证假设的兴趣。教师因地
料的呢?”从生活经验出发,开启平等的对话模式, 制宜让学生自己充当一次实验器材,通过体验式
让学生心存疑问,然后把事先准好的相同大小的 教学,促进学生交流互动,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柄中段涂有蜡的木勺、塑料勺、金属勺分发给每个 和感悟能力,继续深入进行探究活动。
小组,将它们同时浸入约 100 毫升的开水中,当学 四、采用交流记录的方式,培养训练学生的科
生观察到金属勺上的蜡第一时间熔化的实验结果 学思维
后,势必得出“热在金属中传递的要比在木头和塑 动手操作的探究活动本身就是学生乐于参与
料中快”的结论,由此解答了妈妈炒菜的锅铲的握 的课堂教学,学生热衷于大显身手,如果没有在科
柄为啥制造成木头或者塑料这个探究活动前所提 学探究实验前明确目标要求,探究活动将成为学
出的问题。用实验解答生活实际问题,增强了学 生乐于参与的动手活动,体现不出科学探究动脑
生继续深入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的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提出记录要求,让
三、以探究活动为途径,巧妙进行课堂教学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做好探究记录,这不仅是
小学科学课的学习离不开探究活动这个关键 科学探究所需要掌握的重要方法,而且更加有利
环节,如何让探究活动因地制宜,遵照新课程理念 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学生在实验中认真操
提出的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这就需要 作、仔细观察,开展小组讨论交流,把观察到的直
教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注重选材,从科学实验 观现象通过思考转化成为科学语言文字或者通过
器材的选择上动脑,从学生体验式探究活动的内 画图的方式记录下来,特别是要将实验现象和实
容上挖掘,从探究活动问题设计的先后顺序上思 验所得出的结论前后联系到一起,这就需要经过
考,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在互探互究、互 一个分析、归纳的抽象思维过程,这样的过程能够
教互学、互议互辩、互帮互助中摩擦出思维的火 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花,让最恰当的科学实验器材成为顺利进行实验 如在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热在金属中的
活动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让学生亲 传递》课堂实验时,因为热的传递是通过热传导、
身体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 热对流、热辐射三种传递方式,学生通过观察热在
形成。 金属条和金属圆片热传导时的速度和方向,用画
如在讲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用沉的材料造 箭头的方式做记录。虽然记录很简单,但是能够
船》时,在帮助学生理解“浮力”这个词时,教师在 较为形象地表示出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向温度低
课前充分思考做好材料准备工作,预备空心塑料 的物体、以热源为中心向四周扩散的规律,帮助学
球、砝码、弹簧秤、一烧杯水等实验器材,提出问 生从形象思维的建立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形成。
题:空心塑料球为什么会浮在水面,砝码为什么会 关注学生交流讨论后生成成果的汇报,也是
沉到水底,如何证明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合理 学生形成严密逻辑思维的一个重要过程。这一环
的选材和有趣的问题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 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大组汇报中,在
在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现象的同时,有效提振学生 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比较、抽象、概括,将实验的前
积极主动参与探究活动的热情。 因后果完整表达出来。这样有意识地一次又一次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与摩擦 地训练,不但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培养良好的科
力》一课时,提出以下问题:(1)古代人在搬用重物 学探究习惯,更重要的是能够促使他们积极地分
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摩擦力,怎样才能减小这种摩 析、验证、综合,最后得出正确结论并在全班进行
擦力?(2)在拉动重物过程中怎样做更省力?(3)生 交流汇报,这样的过程有效提升了学生科学思维
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小 的水平。 N
摩擦力?在实验时让学生脚下不踩圆木进行拉动 作者简介:李晓娟,中卫市海原县海城镇中心小学,大学
和脚下踩圆木进行拉动,拉动的学生感受费力和 本科,一级教师。
省力,被拉动的学生感受速度的快与慢。引发学 【责任编校 品 霓】
NINGXIA EDUCATION 131